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课堂教学

增加 1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课堂教学'''是 [[ 教育 ]] 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 [[ 教师 ]] [[ 学生 ]] 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 班级上课制" " 个别教学" 相对。把年龄和 [[ 知识 ]] 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优劣==
 
===教学优点===
 班级教学的主要优点是: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 [[ 集体 ]] ,可以相互促进和提 高。②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 [[ 时间 ]] 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④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学习疲劳。班级教学的出现是教育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 班级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 [[ 兴趣 ]] [[ 爱好 ]] 和特长; 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 19 [[ 世纪 ]] 末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要,为了克服班级 [[ 教学 ]] 的缺点,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出现了分组教学甚至个别教学等组织形式。这样做的结果,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等。 采用班级教学,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负责,同时对他们 [[ 因材施教 ]] ,辅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使全体学生都得到 [[ 发展 ]] 班级教学有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具体形式
===不足===
 课堂教学是 [[ 素质教育 ]] 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通过学习观察比较,我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以教定学====
 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由于教师课 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 [[ 实际 ]] 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 [[ 东西 ]] 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备课没备到点子上,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本为本====
 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好多教师 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 [[ 参考资料 ]] 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教学没有创意,创造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 " ,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 “[[ 节外生枝" ]]”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 " 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 “[[ 丝丝入扣" ]]” 。课堂成了" 教案剧" 出演的" 舞台" ,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 群众演员" ,很多情况下只是" 观众" " 听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 [[ 思维 ]] 出现阻碍时的点拨。 
====学法单一====
 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甚 至对立的状态,课堂上很少看见人际间的 [[ 交流 ]] ,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 培养" 活动。教学关系就是: 我讲,你听; 我问,你答; 我写,你抄; 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 双边活动" 变成了" 单边活动" ,教代替了学。 
====目标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 颈部以上" 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 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 [[ 知识 ]] 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问题单一====
 多少年来,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是循着课前精心 [[ 设计 ]] 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 [[ 结论 ]] 。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过细、过窄、缺乏思考价值,当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时,教师便会立即抓住,如获至宝地加以肯定或赞扬,于是,对某个问题的讨论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即便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常常又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无疑在客观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培养与发展,致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仿性和依赖性。教学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走,教师好像是导游,拿着旗子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着走,无法停下来按自己的需要去观赏,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可谓 [[ 走马观花 ]] ,没有切身体会。 
====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数学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 [[ 成绩 ]]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 
====过程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 以教为主,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不教不 学,真正地做到拷贝不走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77,3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