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原德商東興洋行

增加 1,79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原德商東興洋行'''現今位於臺南市安平區,是直轄市定古蹟、安平五大洋行之一。 安平五大洋行分別是英商德記洋…”
'''原德商東興洋行'''現今位於臺南市安平區,是直轄市定古蹟、[[安平五大洋行]]之一。

安平五大洋行分別是英商[[德記]]洋行、英商[[和記]]洋行、英商[[怡記]]洋行、美商[[唻記]]洋行與德商[[東興]]洋行。

該建築物現今稱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展示安平港昔日外貿的歷史,

== 歷史沿革 ==
在清末清廷簽訂[[天津條約]],[[安平港]]成為通商口岸後,外商紛紛於安平小砲台北方臨海沿岸設立洋行,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與彼得森(J. Peterson)來到安平開設洋行。

確切的創立年代不詳,僅知在西元1875年至西元1880年(清光緒年間)設立。東興洋行的主要業務是經營[[砂糖]]與[[樟腦]]的出口,兼營航運及代理美瀚保險公司。

[[日治時期]]後,由於[[鴉片]]、砂糖、樟腦等專賣政策的實施,東興洋行遂於日本明治31年(西元1898年)撤離安平。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西元1901年),東興洋行成為[[臺南廳]]安平支廳。

日本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改為[[臺南警察署]]安平出張所。

民國34年(西元1945年),改為製鹽總廠宿舍。

民國72年(西元1983年)才由臺南市政府收回,並整修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展覽安平300多年來外商貿易史與物產外,並介紹19世紀的德國在各方面發展。

== 建築特色 ==
東興洋行座東朝西,單棟建築物僅一層樓高,其建築風格為閩洋混合。

屋頂為西式屋架中戗角屋頂,屋簷以尺磚收邊,屬閩南式構造。

以咾古石所砌為基座,並開有通風口以防受潮。走廊的欄杆使用綠釉花瓶飾,是中國陶藝與西方花瓶欄杆形式的結合。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