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434
次編輯
變更
榜眼
,無編輯摘要
'''榜眼'''是中国、[[朝鲜]]、越南[[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榜眼其名始于 [[ 北宋 ]] 初年, [[ 王禹偁 ]] 有《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历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又据《宋史·陈若拙传》:“若拙,字敏之…… [[ 太平兴国 ]] 五年,进士甲科……若拙多诞妄,寡学术,当时以第二人及第者为榜眼,若拙素无文,故目为‘瞎榜’云”
元朝人高则诚《 [[ 琵琶记 ]] 》中已有榜眼、探花之名。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一说是 [[ 明太祖 ]] 所定[1] ;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2] 榜眼这名称跟状元、 [[ 探花 ]] 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在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进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相关史籍==
宋王禹偁《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货船东下历阳湖 ,榜眼科名释褐初。”
《明史·选举志二》:“﹝[[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清 [[ 赵翼 ]] 《陔馀丛考·状元榜眼探花》:“ [[ 北宋 ]] 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演变==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榜眼”,实际上指出的是全国最高级别的 [[ 科举 ]] 考试,所选拔出来的进士第二人。如上所言,宋以前“未言一甲二、三名为榜眼、探花”。但是在科举考试中,实际上宋以前的进士第二人等同于以后的榜眼。随着历朝的更迭,不论国祚久远还是短暂,榜眼如同科举制一样不断发生着变化。且不说萌芽阶段的南北朝,就是隋唐两朝,初创时期的科举制度也并不完善。既然考试,就会有排序先后,否则,第一又怎么得出来呢?但是,由于在同一榜内,有时少到仅仅数人,也就没必要特别强调第二如何了。 [[ 唐朝 ]] 连进士的称谓都有差异,如在参加考试时已经叫进士了,到考取后“雁塔题名”时就称“前进士”。也就是说“前进士”才是后来所说的 [[ 进士 ]] ,而“进士”等同于举人。由此可知,“榜眼”一词远不具备产生的环境。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