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902
次編輯
變更
国学
,無編輯摘要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改称“国学”。它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发展在[[二十世纪]],西学的影响下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明清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ref>[https://www.doc88.com/p-9955961718110.html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沿承及其当代价值],道客巴巴,2013-11-13</ref> 、“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国学一词才因西学而被提出,“国学”被中国传统学者视为“国魂”。清王朝被推翻成立民国以后,各种西洋新思潮传入中国,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下,全盘西化派鄙其为“国渣”,许多中间派因此称其为“国故学”,维护传统文化派称其为“国粹学”;学衡派昌明国粹,发扬中国文化,却往往不以国学自居。
==含义与分类==
《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ref>[http://www.chzu.edu.cn/hxyjzx/2016/1210/c8228a123940/page.htm 【学生文章】国学的那些经典] ,滁州学院,2016-12-10</ref> 。其中哲学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包括道学佛学百家学等;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中国佛学虽然大量吸取了儒、道文化,但非中国本有,因而可否归入国学存在争议。按[[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顾实在《国学丛刊》发刊辞中,则分国学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佛典、诗文六类。
<center> 国子监:古代中国的中央“大学” </center>
<center>{{#iDisplay:o07770358g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