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岳麓书院

增加 8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岳麓书院0.jpg|26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photoblog/6/0/7/7/6077285/20088/23/1219454240996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492438.html 来自 太平洋电脑网 的图片]]]
''' 岳麓书院 ''' 位于中国 [[ 湖南省 ]][[ 长沙市 ]] 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 (1903 ) 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 [[ 湖南大学 ]] 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1988年被 [[ 国务院 ]] 批准为第三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
==书院学规==
中国古代书院的学规,是用以规范生徒学习、生活行为的规矩章法。其内容包括书院的 [[ 教育 ]] 方针、培养目标、修身治学的准则、日常生活及为人处世的通则等。 [[ 南宋 ]] 绍熙五年(1194年), [[ 朱熹 ]] 颁《白鹿洞书院教条》于岳麓书院,这是岳麓书院最早的正式学规,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到了清代,原有学规已不合时宜,历任山长开始对学规加以扩充和修订,其中影响最大、最广为人知的是山长王文清制定的《岳麓书院学规》。
==著名人物==
岳麓书院大门上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道尽了岳麓书院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事实。纵观岳麓书院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北宋,山长周式便“教授数百人”。南宋理学家 [[ 张栻 ]] 出任山长后,岳麓书院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培养出了一批“岳麓巨子”。[4] [ 南宋 ]] 乾道三年(1167 (1167 ) 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历时两月,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5] 明清至民国初期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鼎盛时期,一批批日后将深刻影响 [[ 中国历史 ]] 的人物从这里走向社会,其中最著名的有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以陶澍、贺长龄、严如煜、魏源为主体的政治改良派人才群体,咸丰、 [[ 同治 ]] 年间出现的以 [[ 曾国藩 ]] 、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李元度、刘蓉、刘长佑、 [[ 曾国荃 ]] 、刘坤一为主体的“中兴将相”人才群体,戊戌变法期间出现的以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沈荩、黄遵宪为主体的维新变法派人才群体, [[ 戊戌变法 ]] 失败以后出现的以蔡锷、陈天华、程潜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人才群体等。[[1]。 余秋雨 ]] 对此评价说:“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得差不多了?”
==建筑==
岳麓书院历史上经历多次战火,曾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 [[ 清朝 ]] 遗构。上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 [[ 视觉 ]] 效应之外,还体现了 [[ 儒家 ]] 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7] 。此外还有赫曦台、爱晚亭、自卑亭、风雩亭、吹香亭及曲廊水榭假山等园林建筑及人文景观,在展示书院文化博大精深之余,渲染了它闲情逸致的士人风格。在这些建筑中,像爱晚亭,已被公认为中国古代亭台中的经典建筑,莅列四大名亭之中[1] 。先后恢复重建了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包括供祀 [[ 孔子 ]] 、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建筑原貌。[8] 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
以功能区分,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 [[ 祭祀 ]] [[ 园林 ]] 、纪念五大类别。
==视频==
269,3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