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鼓书院

增加 6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石鼓书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石鼓书院</big>[http://n1-q.mafengwo.net/s12/M00/C4/70/wKgED1wQ9wKAbKTiABDbKd3VPTg09.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690x37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690x370%2Fquality%2F10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poi/5427640.html?mfw_chid=3737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 石鼓书院 ''' 位于中国 [[ 湖南省 ]][[ 衡阳市 ]] 城北蒸水、 [[ 湘江 ]] 、耒水汇合处的 [[ 石鼓山 ]] 。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为 [[ 宋朝 ]] 四大书院之首,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它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1939年侵华日军战机轰炸衡阳,书院尽毁,2006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历史沿革==
作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曾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 [[ 教育 ]] 史、 [[ 文化 ]] 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岳震南天”.石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创建最早,并具有确切史志记载的书院。在北宋四大书院中,石鼓书院实际上又是首屈一指的。从创建历史渊源看,它比创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年~942年)的 [[ 白鹿洞书院 ]] 早120多年;比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的岳麓书院早160多年;比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的睢阳书院(又称 [[ 应天府书院 ]] )早199年。
==北魏时期==
石鼓之名一说,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因而得名。北魏郦道元《 [[ 水经注 ]] 》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载于史册。山北面有一石洞,名为“朱陵后洞”,《水经注》上说“有石鼓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意思是说如果在“朱陵后洞”内听到湘江水的鸣叫,就会发生战争;《 [[ 潇湘听雨录 ]] 》记载:此洞为“灵洞”、“真仙遗迹”,在此祈祷能求子、除病。
==著名山长==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海拔69米,相传山上有石鼓,高六尺,能发出鼓声,故得其名。北魏 [[ 郦道元 ]] 《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另一说,是因它三面环水,水浪花击石,其声如鼓。晋时瘐阐《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从《水经注》来看,秦代以前,石鼓之名就已载于史册。
建于石鼓山上的石鼓书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诸多史料显示,创建于唐元和初(806年~810年)的石鼓书院,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由私人办学的书院,也是 [[ 清代 ]] 及以前中国南方文化学术中心。在北宋全国四大书院中,石鼓书院实际上又是首屈一指的。从创建历史渊源看,它比创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年~942年)的白鹿洞书院早120多年;比创建于 [[ 宋太祖 ]] 开宝九年(976年)的 [[ 岳麓书院 ]] 早160多年;比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l009年)的睢阳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早199年。
“石鼓名山始自唐,天开此处读书堂。”石鼓书院历唐、宋、元、明、清各代,至清 [[ 光绪 ]] 二十八年(1902年)改设石鼓高等学堂为止,延续了一千余年。期间,它始终以藏书之丰、学风之盛、设备之全、经费之足、管理之严、成就之大,在中国教育史和书院发展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素有“衡湘洙泗”、“道南正脉”的美誉。
247,1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