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竹雕

增加 4,4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汉族竹刻家们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也是汉民族族宝贵的艺术财富。 ==文化品味== 纵观中国竹雕发展的历程,真正的竹雕艺术在宋代已初露头角。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品达到鼎盛,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明清两代,这时文人的参与,使竹雕与书画、雕塑艺术结合,导致竹雕艺术的空前发展。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后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于是根据其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就产生了两个竹雕流派,一派始于嘉定朱鹤,一派始于金陵濮仲谦。据史料记载,明代嘉定派竹雕能在方寸之间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浅雕并用,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为时人所识。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嘉定派麾下的名手大家不下二三十人,其中,秦一爵,沈兼,吴之璠,封氏三杰,周灏,施天章,顾珏,蔡时敏等尤为世人所重。嘉定竹雕到了清代康雍乾嘉时期(1662—-1820),达到了黄金盛世,嘉定也因此被称为“竹刻之乡”。明代金陵派竹雕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与嘉定派竹雕风格相比较,显得古朴雅致。不过金陵派传承不旺,仅有濮仲谦,潘西风,方洁等少数。 此后,以清初“留青圣手”张希黄为首开创了浙派 竹雕艺术,改进了唐代以来的传统“留青”竹雕技法,他的传世之作不少,皆细致工巧,精美绝伦,其中以“山水楼阁”最为典型。他的作品精细的构思和绝妙的制作工艺浑然一体。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并且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竹雕艺人,最终形成高雅淡泊,巧而不媚的浙派风格,堪与嘉定派,金陵派并驾齐驱。此外还出现了徽派竹雕。同时除了地区形成的流派艺术之外,还有一些雕刻家在继承前人,推陈出新方面做出了贡献,发明了有别于地区流派之外的新技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李耀,张步清,马根仙,邓孚嘉等人。==竹雕鉴赏==早期的竹刻制品遗存很少,到今所见多为明清传世品,一般浑厚古朴,构图饱满,布满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线条刚劲有力,转角出棱。朱鹤认为,如果不进行透雕和深刻就不算雕刻。品种以笔筒和香筒为主。清代前期还有明代遗风,但表现技法更加多样,浅刻、浅浮雕、留青、圆雕等同时并行;品种扩大,除笔筒、香筒外、臂搁、竹根人物,动物与山石具备,制作精致工整,细巧秀雅,而像张希黄的留青山水楼阁、邓渭的浅刻小字行楷等都是个人风格特征十分鲜明的作品。清代后期面目不暇接较为单一,用刀平浅,常作阴刻。现提供一些明清竹雕的鉴定技巧以飧读者:===质地===明清时期的竹雕家,所用竹材都取自于生长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纹理结构细密,嫩老适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后,经打磨,其光润,平整,不亚于平整的木纹。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现出竹的肌理,后期作品则精工细作,很少见到竹的粗糙肌理。===款式===明清时期的著名竹雕大师,基本上都没有在作品上留名的习惯,所以,有亲笔提款的名家传世之作很少。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刻上大师名款的竹雕器物,有四种情况:一是作者亲笔提款的真品;二是其弟子们后加款识的真品;三是弟子的作品刻上师傅的名号;四是完全造价的赝品。由于明清竹刻中镌有的作者名款或印章,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赝品仿造刻款,尤其是名家的款识,是比较常见。一般来说,真款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风格。伪款则笔画呆滞,下刀乏力,与原作者风格不符,有的虽形似却无灵气。
779,0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