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匾额

增加 7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匾额.jpg|350px|缩略图|右|<big>匾额</big>[http://img3.xuexiaodaquan.com/uploads/sc/20170425/37625.jpg 原图链接][http://zuowen.xuexiaodaquan.com/zj/biane37625/ 来自 作文大全 的图片]]]
''' 匾额 ''' 是一块写上 [[ 文字 ]] 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 [[ 园林 ]] 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说明建筑物的名称。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1] 。匾额出现于中国及其他 [[ 东亚 ]] 地区的建筑物上。供奉 [[ 皇帝 ]] 御书的匾额称为龙匾,配游龙边抹。
匾额上的文字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如金字“ [[ 太和殿 ]] ”,漆字“释伽塔”,也有两字匾额,如金字“辟雍[2] ”匾额,最多有六字匾额如宋代 [[ 晋祠 ]] 圣母殿金字“显灵昭济圣母”匾。清代的匾额常见的是汉字和满文并列的六字竖式匾额,如“养心殿”(金字)、“坤宁宫”等。四字匾额多横匾额,无华带,但多有镶边;规格最高的,刻游龙镶边,如 [[ 承德 ]][[ 康熙 ]] 御笔金字避暑山庄龙匾。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许多匾额的四周边框上,雕饰各种龙凤、花卉、图案花纹。有的镶嵌珠玉,极尽华丽之能事。 [[ 民国 ]] 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乱平后,因地址西与书院( [[ 袁可立 ]] 府第)毗连,故遂假书院为治所,而门楼匾额照旧悬焉。”
==传承发展==
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匾额过去在 [[ 城市 ]] 和乡村都非常普遍地被使用,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其它因素,如今在城市已经很难看到有 [[ 文物 ]] 价值的老匾额了。匾额按其性质来说,比较常见的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类是堂号匾,像 [[ 纪晓岚 ]] [[ 阅薇草堂 ]] 等;一类牌坊匾,这一类是通常是作为表彰的,如表彰富人守规范,表彰乡里老师等;一类是祝寿喜庆的,这类匾额数量非常大;一类是在商业发达地区的字号匾,如北京的 [[ 荣宝斋 ]] [[ 同仁堂 ]] 等;再一类是文人的题字匾额,带有文学色彩的或是座右铭式的匾。目前,比较受人欢迎的是文人题字匾、字号匾和座右铭式的匾。历史上的匾额属于首当其冲被损毁的文物,因为它是明挂的,所以目前在城市里很少看到老匾额。
==历史意义==
纵观的各种匾额,无论是屋舍的装饰,还是景观的装点,无不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 [[ 生活 ]] 的意愿。如民居屋舍匾额的内容大都为: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桂馥等;反映 [[ 自然景观 ]] 的则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等。所有这些表示吉祥、安宁、祥和的字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福瑞喜庆、诸事顺利的词句,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美好观念和欣赏趣味。
250,6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