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样板戏

增加 1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样板戏 ''' ,全称革命样板戏,另称八个样板戏,指1967至1976年间,由中共官方通过《 [[ 人民日报 ]] 》、 [[ 新华社 ]] 认定的一批在 [[ 无产阶级 ]][[ 文化大革命 ]] 中定稿,中央文革小组对“革命样板戏”负责,称作八个样板戏(最早是八个)。
==起源==
样板戏的酝酿、创作成型,约始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成立以后。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日举行的“ [[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 ]] ”上,出现的现代 [[ 戏剧 ]] 还很少。
1956年3月1日至4月4日在 [[ 北京 ]] 举行的京剧演出大会,有约五十出现代京剧演出,标志着现代京剧 [[ 主导 ]] 的时代开始。这时的现代戏已经在 [[ 舞台 ]] 上用了布景,没有了传统 [[ 服装 ]] ,没有行当的区分,工农兵成了主要的角色。唱的虽然是 [[ 京剧 ]][[ 唱腔 ]] ,却加上了西式的 [[ 和声 ]] 。传统戏渐渐失去生存空间。
江青曾经发表《谈京剧革命——一九六四年七月在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人员的座谈会上的讲话》,并组织、参与、经手一些京剧现代戏等的改编、排练。于是,样板戏被打上“江记”标志。1967年5月23日纪念 [[ 毛泽东 ]]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发表25周年当天,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毛泽东多次率 [[ 产党 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 成员出席观看,以此给予强劲的 [[ 政治 ]] 支持。江青进入中央文革小组、并由此活跃于中央政治舞台核心,均与此有关。
==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样板戏之所以至今仍然成为焦点话题,主要归结于其在文化大革命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于江青的政治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样板戏,她自始至终将样板戏作为高压统治的必要手段,打击迫害持不同意见者。
在文革和之前的一段时间,样板戏的内容、传播、演出等都被视为重大政治事件,早期凡是敢于提出修改意见或不同想法的文艺工作者往往直接遭到迫害。其名义往往是“破坏革命样板戏的现行反革命”,最高刑罚是死刑。此后这种严酷的手段被扩展到一切相关事件,甚至 [[ 演员 ]] 在台上说错一句台词漏做一个动作、道具弄错一件服饰、 [[ 音乐 ]] 出现任何差错都被视为反革命罪行,由此在中国的 [[ 文化 ]] 演艺界造就了一大批冤案。 ==参考文献==
112,6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