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连环画

增加 3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汉画像石|汉朝画像石]]、北魏[[敦煌壁画]]等,由连续的画幅来描绘故事或人物传记。在马王堆汉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图连续描绘的“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壁画有《九色鹿本生》、《阁肉贸鸽图》等佛本生故事。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府图卷》 <ref>[http://wenhua.longkou.gov.cn/wenhuaguan/a/yishuxinshang/2016/0322/28.html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龙口市文化馆,2015-11-12</ref> 、《女史箴图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出现了用绢幡等形式来传播佛教。绢幡是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这是民间还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做“变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一问题后来影响到了诸[[宫调]]等[[民间文学]]。
==宋到明清时期==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的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佑八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孔子圣迹图]]》 <ref>[http://www.china.com.cn/v/videochina/2010-06/23/content_20327431.htm 最珍贵的连环画:《孔子圣迹图》],中国网,2010-06-23 </ref> 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叫做“回回图”。
2005年春季,[[程十发]]的一部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价是1100万元。连环画具有很大的收藏意义,它是反映中国一个时代的简写。连环画现时的收藏价值以品相为主,故称“先看品相后看书”的理论,一本相同的书,十品与九五品之间价格可以相差好几十倍。连环画公认十品为:必须完全平整、直板、结实、直角,崭新雪白光亮,即如印刷厂刚出厂般完美。
 
==参考文献==
[[Category:940 繪畫總論]]
250,9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