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凤头麦鸡

增加 3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凤头麦鸡]]'''<ref>[https://www.360kuai.com/pc/9d309e33c4dd20eea?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凤头麦鸡],快资讯,2019-10-16</ref>(学名:Vanellus vanellus):中型涉禽,体 长29长[[29-34 ]] 厘米。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鼻孔线形,位于鼻沟里。鼻沟的长度超过嘴长的一半。翅形圆。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
栖息地通常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有时也远离水域,如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其栖息地范围内的各种农业害虫,都逃不过凤头麦鸡的“铁嘴”。凤头麦鸡可谓是无所不吃,它们会因地制宜捕食,是当之无愧的鸟中“吃货”。
== 外形特征 ==
凤头麦鸡雄鸟夏羽额、头顶和枕黑褐色,头上有黑色反曲的长形羽冠。眼先、眼上和眼后 [[ 灰白色和白色 ]] ,并混杂有白色斑纹。眼下 [[ 黑色 ]] ,少数个体形成一黑纹。耳羽和颈侧白色,并混杂有黑斑。背、肩和三级飞羽暗绿色或辉绿色,具棕色羽缘和金属光泽。飞羽黑色,最外侧三枚初级飞羽末端有斜行白斑,肩羽末端沾紫色。尾上覆羽棕色,尾羽基部为白色,端部黑色并具棕白色或灰白色羽缘,外侧一对尾羽纯白色。颏、喉黑色,胸部具宽阔的黑色横带,前颈中部有一黑色纵带将黑色的喉和黑色胸带连结起来,下胸和腹白色。尾下覆羽淡棕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纯白色。 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头部羽冠稍短,喉部常有白斑。冬羽头淡黑色或皮黄色,羽冠黑色。颏、喉白色,肩和翅覆羽具较宽的皮黄色羽缘,余同夏羽。幼鸟和成鸟冬羽相似,但冠羽较短,上体具皮黄色羽缘。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肉红色或暗橙栗色。
大小量度:体重♂180-265g,♀180-275g;体长♂305-335mm,♀290-333mm;嘴峰♂24-27mm,♀24-29mm;翅♂215-238mm,♀200-231mm;尾♂100-120mm,♀91-115mm;跗蹠♂44-56mm,♀44-56mm。<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282966 凤头麦鸡外形特征],中文百科在线,2013/3/12</ref>(注:♂雄性;♀雌性)
== 生活习性 ==
在中国北部为夏候鸟,南方为冬候鸟,其间 (河北以南,长江以北)为旅鸟。春季最早 于3 于[[3 月初至3月中旬 ]] 即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下旬迁离繁殖地。常成群活动,特别是冬季,常集成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善飞行,常在空中上下翻飞,飞行速度较慢,两翅迟缓地扇动,飞行高度亦不高。有时亦栖息于水边或草地上,当人接近时,伸颈注视,发现有危险则立即起飞。主要吃甲虫、鞘翅目、鳞翅目昆虫、金花虫、天牛幼虫、蚂蚁、石蛾、蝼蛄等 [[ 昆虫 ]] 和幼虫,也吃虾、蜗牛、螺、蚯蚓等 [[ 小型无脊椎动物 ]] 和大量杂草 [[ 种子 ]] 及植物嫩叶。
== 栖息环境 ==
== 繁殖方式 ==
繁殖 期5期[[5-7 ]] 月。一雌一雄制,通常成对或成松散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多营巢于草地或沼泽草甸边的盐碱地上,巢甚简陋,系利用地上凹坑或将地上泥土扒成一圆形凹坑即成,内无铺垫或仅垫少许苔草草茎和草叶。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 卵4 卵[[4 ]] ,偶见3枚和5枚。卵呈梨形或尖卵圆形,灰绿色或米灰色、被有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雌雄鸟轮流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5-28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的第二天即能离巢行走,奔跑迅速,遇人后先急速奔跑,然后隐藏在杂草根部不动,亲鸟则在空中来回飞行鸣叫 <ref>[http://www.doc88.com/p-1148032500389.html 凤头麦鸡繁殖],道客巴巴,2014年3月30日</ref> 。 
== 分布范围 ==
'''中国分布'''
分布于 [[ 北京 ]] (海淀、密云、延庆、顺义)、 [[ 天津 ]] (北大港、宁河、团泊洼)、河北(北戴河、石臼坨)、山西(太原、芦芽山、繁峙、宁武、滹沱河)、 [[ 内蒙古 ]] (赤峰、乌梁素海、东胜、伊克昭盟)、辽宁(东港、大连、本溪、朝阳、盘锦)、吉林(图门江、向海)、 [[ 黑龙江 ]] (大兴安岭、扎龙、三江平原、宝清、饶河、乌苏里江、兴凯湖)、山东(莱州)、河南(孟津、三门峡)、陕西(榆林、神木、周至、洛河、韩城)、甘肃(西北部弱水、兰州)、青海(西宁、青海湖、共和)、宁夏(银川平原各县)、新疆(塔里木河、天山、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繁殖鸟,旅鸟);自江苏(六合、太湖、东台、盐都、兴化、常熟、连云港)、安徽(合肥、石臼湖、巢湖)、陕西南部、湖北(武汉沉湖、宜城、江汉湖群、龙感湖、洪湖)、上海(奉贤)及长江以南,湖南(长沙湘江、岳阳、洞庭湖)、江西(抚州、南昌、新建、永修、鄱阳湖)、贵州(贵阳、威宁草海)、广西(梧州、桂林、南宁、北海、北部湾)、广东(广州、番禺)、 [[ 香港 ]] (新界以北、米埔)、海南、西沙群岛(东岛),西至四川(成都、南充、南部、乐山、峨眉、雅安、名山、西昌、宝兴、巴塘)、西藏(江孜、拉萨)、云南(滇池、洱海、丽江、昭通巧家、永善、旬甸、新平),东至浙江(杭州、余杭、临安、富阳、嘉兴、宁波、温州、泰顺、永康)、福建(福州)、台湾(旅鸟,冬候鸟)。
== 种群现状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12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二级 ]]<ref>[https://js.qq.com/a/20190311/007141.htm 南京浦口湿地惊现凤头麦鸡 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腾讯网,2019-03-11 </ref> 。 
== 视频 ==
凤头麦鸡_标清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