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家浜文化

增加 2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盛行俯身葬。有些死者头骨用陶器覆盖,或是把头骨另放在[[陶器]]内,这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葬俗。
#陶器主要是[[红陶]],以外红里黑或表红胎黑的泥质陶为特色,多素面,外表常有红色陶衣,器形以宽檐釜(或称腰沿釜)、□叭形圈足豆、牛鼻形器耳的罐、圆锥足鼎等具有代表性。
#使用玉璜、玉等装饰品,这类[[玉器]]后来成了中国的传统饰物 <ref>[https://www.sohu.com/a/245959479_100189836 玉器文化系列——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玉器],搜狐,2018-08-08</ref>
==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有人认为,马家浜文化由河姆渡文化发展而来。持此意见者把[[河姆渡遗址]]第3、4层定为河姆渡文化,将其第2层归属马家浜文化,并认为由地层叠压和器物演变上,这两种文化是先后承袭发展的。另一种意见认为,河姆渡遗址第1~4层均属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则另有来源,需再作探索。持此意见者指出,马家浜文化的中、晚期,与河姆渡遗址第2层的年代大体相当,而分属于两个[[考古学文化]],存在相互影响交流的关系。例如,河姆渡遗址第2层的泥质外红里黑陶、牛鼻形耳的罐等,与马家浜文化的有相似之处,是河姆渡文化晚期受马家浜文化影响的结果;同时,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一件作为马家浜文化代表性陶器的残宽檐釜,明显是在马家浜文化影响下产生的。
马家浜文化的[[圩墩遗址]]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相比较,器物的差别是主要的,但也有部分近似的器物,例如扁平穿孔石锄、有孔石斧、扁足釜形鼎、敛口矮圈足豆、单耳罐和带流圈足罐等,这说明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曾在江苏北部淮安青莲岗遗址 <ref>[http://news.eastday.com/c/20080911/u1a3864007.html 青莲岗文化遗址],东方网,2008-9-11</ref> 发现有个别的宽檐釜,当是在马家浜文化影响下的产物。
至于马家浜文化的去向,在[[草鞋山遗址]]第7层发现6座墓葬,头向、葬式与叠压在其下的第8、9层马家浜文化墓葬相似,而陶器的陶质和大部分器形,又具有崧泽文化的特点,因此,有的意见把这层作为马家浜文化向崧泽文化过渡的例证。通过普遍发现[[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的上下层叠压关系,以及从整体上分析这两种文化遗存的内涵,可以确定从马家浜文化演变发展成为崧泽文化。
==参考文献==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112,3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