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罗伯特·奥本海默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罗伯特·奥本海默'''
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享年62岁),著名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ref>[http://cstms.berkeley.edu/archive/oppenheimer/exhibit/ Oppenheimer: A Life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网[引用日期2015-11-29]</ref><ref>[https://www.ias.edu/scholars/oppenheimer 奥本海默 ],高等研究所官网[引用日期2015-11-29]</ref>,[[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 ]][[ 物理学 ]][[ 教授 ]] (1929-1947年)。
1943年奥本海默创建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并担任主任(Director)<ref>[https://www.lanl.gov/about/history-innovation/index.php LANL历史 ],LANL官网[引用日期2016-05-16]</ref>;1945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二战后,奥本海默曾短暂执教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ref>[https://archives.caltech.edu/photogallery/oppenheimer.html Caltech's Quantum Leaper ],加州理工学院官网[引用日期2016-12-09]</ref>,之后来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工作并担任所长(1947年-1966年)。
随后他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想跟卢瑟福(E. Rutherford,1871-1937)从事实验物理研究,但卢瑟福不愿收他为学生,这时他迷上了量子力学,于是开始攻读理论物理,加入到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1926年,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跟随马克思·玻恩(M. Born,1882-1970)研究 <ref>[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54/born/biographical/ Max Born 生平 ],诺贝尔奖官网[引用日期2016-12-09]</ref> ,1927年以量子力学论文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据称论文发表当天,在座的评审教授竟无一人敢发言反驳 。世人评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 。他二十多岁时曾在[[德国]]哥廷根做马克思·玻恩(Max Born)的研究生,玻恩曾在他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曾经很多次在别人发表演讲时打断他的演讲,上台拿起粉笔,“这样会更好!”,他的老师都不能避免。
接下来的两年他在[[瑞士]]的 [[ 苏黎世 ]] (Zürich)和[[荷兰]]的莱登(Leiden)作进一步的研究 。1929年夏天,奥本海默回到[[美国]],不幸感染了肺结核,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镇附近的一个农场上养病。
后来他来到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ref>[http://ctp.berkeley.edu/history.html BCTP Histor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网[引用日期2016-12-09],并创立了“奥本海默理论物理学中心”,后更名为“伯克利理论物理学中心”(Berkeley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BCTP),使得伯克利成为世界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在伯克利,奥本海默即使是上课,烟斗仍片刻不离嘴,又经常咳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奥本海默不看报纸、不看新闻报导,也不听收音机,对政治也缺乏兴趣。奥本海默的研究范围很广,从天文、宇宙射线、原子核、量子电动力学到基本粒子。他有辩才,擅长于组织管理能力,精通八种语言,尤爱读梵文《薄伽梵歌》经典,为此自修梵文。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