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867
次編輯
變更
货币主义
,無編輯摘要
[[File:货币主义.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a3.att.hudong.com/54/86/01300000098342123643863581073_s.jpg 原图链接][http://www.1828.com/wiki/doc-view-67756.html 来自 智盛 的图片]]]
==理论==
货币主义源起于米尔顿·傅利曼与安娜·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并指出“ [[ 通货膨胀 ]] 永远是无处不在的货币现象。”他批评美国政府当时采用的凯因斯主义和约翰·梅纳德·凯因斯基于政府干预的理论。他长期批评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在货币政策,认为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而发行过多货币造成了70年代的通货膨胀。 [[米尔顿·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 ]] 赞成中央银行透过统计国家生产力的状况和需求,来订定让货币供需平衡的货币政策。
米尔顿·傅利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因为发行过多货币。”所谓“结构性通胀”、“输入型通胀”都是无稽之谈。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过多则造成通货膨胀,过少则造成通货紧缩。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的变动虽然能够影响实际经济状况,例如就业;但在长期,它能影响到的只有通货膨胀。主张货币发行量的成长率要保持一个固定的速度,让 [[ 经济 ]] 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完全的预期能力,这种货币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
==历史==
货币主义在提出之初并不受重视,直到 [[ 撒切尔夫人 ]] 在英国采用货币主义政策,使 [[ 英国 ]] 经济成功复苏,货币主义政策开始受到各国重视,使得各国中央银行政策逐渐偏向货币主义,取代 [[ 凯恩斯主义 ]] 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