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長裙竹蓀

移除 2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div>
'''長裙竹蓀'''(學名:Phallus indusiatus), 俗稱''' 长裙 竹荪''', (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Pers.)Fisch.) 又名''' 竹荪、 竹笙''' ''' 竹参'''(ㄕㄣ)、'''面紗菌'''、'''網紗菌'''、''' 姑娘'''等,是寄生在枯 荪为鬼笔目鬼笔科 根部 荪属中著名 一種隱花 食用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 ,菌 裙和菌 盖钟形, 在[[ 白色, 国]]為高級的[[素食]]材料 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 蓀原來有自己的一個屬'''竹蓀屬'''(Dictyophora) 荪口味鲜美 但現時皆當作長裙竹蓀的異 是著 ,屬於[[鬼筆科]] [[鬼筆屬]] 珍贵食用菌之一 竹蓀生長於[[熱帶]]地區的大都會,從亞洲南部(含南亞及東南亞) 对减肥、防癌 非洲 降血压 南北 洲及澳大利亞 白祛黑等 生長,見於樹林或園庭被 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 壤比較肥沃的腐爛木質之上 特产 這種菌類於1798 為法國植物學家[[艾蒂安·皮埃尔·旺特纳]]最早描述。在中國 夏秋季节 ,自然繁殖的竹荪主要产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ref>{{cite web |url=http://www.2to1agri.com/apagri/16.nsf/ByUNID/317E7C1DD7783B0948256B8C0016E724?opendocument |title=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 |language=zh-hans }}</ref>。
早在7世紀時的中國及[[尼日利亞]]的古老傳說,就已有食用竹蓀的記載。竹蓀的食用部分在於其圓錐狀到吊鐘狀的菌體及菌柱。成熟的菌體,長約25 cm(10英寸),寬約1.5~4 cm(0.6~1.6英寸)。其菌蓋被啡綠色的黏液覆蓋,散發出一股臭味,用以吸引蒼蠅及其他昆蟲去吃掉它的孢子,以便於散播。由於這些黏液很難清洗。優質的食用竹荪,其色澤淺黃、味香、肉厚、柔軟、菌朵完整。
竹荪可以和瘦豬肉一起煮,成為肉湯,味道鮮美;亦可與豬肉片或雞柳一起炒。由於已成功培植,現時一些大型的亞洲食品超市均可買得到。而其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膳食纖維,高抗氧化及高菌能力,使之成為健康飲食的推介食品。
==分類 轉變歸屬==
竹蓀於1798年為法國自然學家[[艾蒂安·皮埃尔·旺特纳]]首先發現與描述,到1801年其發現得到[[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的認可;另外亦有其他佚名的獨立發現者在1800年出版的書裡被提及:
 
 
其後的1809年,這類真菌被{{tsl|en|Nicaise Auguste Desvaux|}}獨立放置在其屬內,是為竹蓀屬,學名''Dictyophora''。這個學名源自希臘語,就是「帶有網」的意思。長久以來長裙竹蓀均以''Dictyophora indusiata''作為其拉丁學名。1817年,[[克里斯琴·戈特弗里德·丹尼尔·尼斯·冯埃森贝克]]曾把竹蓀另外再歸入''Hymenophallus''。這兩個分類最終亦回歸到[[鬼筆屬]],成為其同義詞。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