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緬甸玉

增加 3,1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31oo00034741024qr966.jpg|缩略图|右|緬甸翡翠玉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46xb2rq.html] ]]
'''緬甸玉'''又稱[[翡翠玉 ]],緬甸玉石主要產于[[緬北猛拱]]一帶,曾在我國的清末民初風行一時。由于[[緬甸]]翡翠玉硬度高〈也稱[[水種]]〉,光潔明亮。且好的翡翠顏色既鮮亮又平和,有很高的 保值和收藏價值,故而稱為"[[玉中之王]]"。被很多愛玉、佩玉的人所喜愛。 [[ 緬甸玉 ]] 這一叫法其實不確切。
翡翠產于與我國[[雲南省]] [[ 德宏 ]] [[ 保山 ]] 毗鄰的緬甸。但據歷史記載,有"翡翠產于雲南用場副、永昌府"之說,這是由于當時的翡翠產地寶井,即今天的緬甸猛拱(又叫抹谷,Mogok)曾屬雲南[[永昌府]][[孟密宣撫司]]管轄之故,而[[永昌]]即為今天的[[保山市]]。在[[明朝]]時期[[北越南]]和緬甸北部均隸屬于雲南永昌府的密支那產玉區。<ref>參考網址 https://www.itsfun.com.tw/</ref>
翡翠名稱來源有幾種說法,一說來自鳥名,這種鳥羽毛非常鮮艷,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又名[[赤羽鳥]]),雌性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又名[[綠羽鳥]]),合稱翡翠,
====紫色,含元素鉻〈Cr〉鐵〈Fe〉鈷〈Co〉。====
綠色翡翠除其色澤艷麗、十分耐用之外,它不分身份、地位、年齡、性別均可佩戴。因而十分符合中國人含蓄、平和、溫雅、親切的性格。社會需求量日益攀升。價格也成倍、甚至百倍地增長。目前,國際市場上一隻滿綠的翠色手鐲,價格已高達1000多萬元。即使是翠色稍次些的緬玉飾品,只要是真A貨,水頭足、工藝清湛、色彩協調,也價格不菲。<refname=“kknews"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46xb2rq.html</ref> ====翡翠的分級及簡單鑑定方法====不管是從開採量或礦藏量來講,好的翡翠都很有限,因此,一些投機者和唯利是圖的商人便「乘稀」而入。大量造假、販假,從中牟利。即使在翡翠王國的緬甸,假貨也府拾皆是。假石頭、假飾品隨處可見。 目前市場上流行經營的緬玉種類,按真假等級劃分,主要有以下四類: ====A類貨 ====既是天然質地,也是天然色澤。選購與鑑別應從以下三點著眼。 (1)謹慎判斷、斟酌行事。由於礦藏和開採量的關係及人們需求量較大的特定條件,目前市場上很好的翡翠較少。特別是顏色[[翠綠]],地子透亮的品種則少之又少。 (2)一般如秧苗綠、波菜綠、翡色或紫羅蘭飄花的品種當為常見。 (3)燈光下肉眼觀察,質地細膩、顏色柔和、石紋明顯;輕微撞擊,聲音清脆悅耳;手掂有 沉重感,明顯區別於其餘石質。 ==== B類貨 ====將有黑斑俗稱「髒」的翡翠,用強酸浸泡、腐蝕,去掉「髒」「棉」增加透明度,再用高壓將環氧樹脂或替代填充物灌入用強酸腐蝕而產生的微裂隙中,起到充填、固結裂隙的作用。 (1)B貨初顏色不錯,仔細觀察,顏色發吊發邪,燈下觀察,色彩透明度減弱。 (2)B貨在二年內逐漸失去光澤,滿身裂紋,變得很醜。這是由強酸對其原有品質的破壞引起的。 (3)密度下降、重量減輕。輕微撞擊,聲音發悶,失去了A貨的清脆聲。<ref name=“kknews" ></ref> ====C類貨====完全人工注色 (1)第一眼觀察,顏色就不正,發邪。 (2)燈下細看,顏色不是自然地存在於硬玉晶體的內部,而是充填在礦物的裂隙中,呈現網 狀分布,沒有色根。 (3)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綠色變紅或無色。 (4)用強力褪字靈擦洗,表面顏色能夠去掉或變為褐色。 ===D類貨 ===冒充翡翠飾品的D貨主要有以下兩大類。 (1)玉石類。即其它玉質冒充翡翠。主要有泰國翠玉和馬來西亞翠玉、南陽獨山玉、青海翠玉、密玉和澳洲綠玉及東陵石等。上述翠玉與緬甸翡翠的區別:一是硬度低,二是密度小( 重量輕),光澤較弱。 (2)綠色玻璃及綠色塑料。這些替代品大部分顏色發獃難看,光澤很弱。相對密度很輕,硬 度低(用釘子可以刻動),無涼感。 ===翡翠一般評判原則===上等品質的硬玉稱其為翡翠,色、透、勻、形、敲是一般人觀賞或評價玉石的方法,並將玉石分為:玻璃種、深色老坑、老坑、 金絲、油清、豆青、花青、瓜青等。其中以玻璃種的翡翠為上品,而「水分」特高、透明度佳的又叫作「冰種」,可說是「玻璃種」中的珍品。大部份購買玉鐲的消費者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商家會當你的面敲玉鐲,聽聽看其聲音是否清脆不含濁,而以清脆悠揚有回音者為佳。這樣做即是欲證明玉石的結晶緊密質地好且無裂紋。<ref name=“kknews" ></ref>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