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贵州侗戏

增加 5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贵州侗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在剧本结构与表现手法方面,侗戏有着鲜明的特点。侗戏一般分场不分幕,剧中时空转换频繁,都依靠演员上下场来体现,场次分得细,一出戏通常有几十场。剧本一般是以剧中主要人物的名字来命名,如《[[珠朗娘美]]》、《刘美》等。在改编汉族故事的时候,剧名也做这样的处理。如汉族戏曲《[[二度梅]]》,侗戏便改成《[[陈杏元]]》,《白兔记》则叫《刘志远》。侗戏剧中人物很多,剧本篇幅长,每出整本戏,几天才能演完。侗戏的剧本一般以二人对唱为主,道白很少。这是因为侗戏剧本多由侗族琵琶歌改编,而琵琶歌本身就具有故事长、人物多、情节不连贯的特点。因此侗戏中有明显的说唱艺术的痕迹。<ref>[https://www.sohu.com/a/295228668_114731 贵州从江:演侗戏《珠郎娘美》 传承民族文化] , 搜狐 2019-02-17 </ref>
另外,侗戏的唱词在韵律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每段唱词不仅要求尾韵统一,而且严格规定要压腰韵、连环韵。侗族人平时说话很讲音韵,侗话中的音又比汉话多。音多压韵比较容易,韵多则音乐性强,加上有趣的比喻,剧本显得流畅、生动活泼。这便形成了侗戏唱词音韵结构的特点。
侗戏尽管发展缓慢,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鲜明,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侗族地区,多数村寨都有群众自己组织的业余侗戏班。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现代传媒的发展,侗戏不再在民众的娱乐生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侗族没有文字,过去戏师们全凭记忆把整出甚至数出戏记于脑中,再传授给演员;还有的则利用汉字记音,借用汉文字把传统的侗戏记录下来。这种方式的脆弱性影响到侗戏的顺利传承,有必要设法加以解决。<ref>[http://culture.gmw.cn/2020-01/19/content_33493077.htm 贵州天柱侗戏] , 新华网 2020-01-19 </ref>
 
江县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从江县侗学会协办,是从江县落实脱贫攻坚战略,推动乡村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是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国家级项目《珠郎娘美》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2008年6月7日,珠郎娘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相关视频 ==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