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23
次編輯
變更
陳義芝
,無編輯摘要
曾擔任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研究計畫研究員、考試院典試委員、高中國文課本編輯委員。
==抒情傳統的維護者==
詩人[[張默]]以「抒情傳統的維護者」稱呼陳義芝後,此一形象就成為詩人最深的烙印。
陳義芝詩的風尚,主張「抒情」還是最能表達詩的意境:「……回歸古典素材而髹塗現代彩釉,重視生命體驗的能力、語言錘鍊的能力,在意象上未必有什麼發現,但在構思角度卻有新的突破,不致審美疲乏,且思想情感與表現形式是諧和的。」
2010年,出版《陳義芝詩精選集》,他在自序中直言:「在我看來,不會抒情的人不是詩人」、「抒情,是詩的本質,不僅有感性的滿足、結構的要求,還是一種能提煉出意義的經驗衝擊」。<ref>[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748237 自由副刊- 【書與人】 抒情與敘事最美好的結合: 陳義芝談新詩集]</ref>
==「詩中的現代人生」==
千載難逢的愛有什麼不該嗎?熱戀的人說「不該不屬於我」。達達主義,是訴諸機遇的一種寫作手法;達達,在中國章回小說中,則是床笫間親暱神迷的稱呼。
==《杜甫夢李白》==
陳義芝近幾年來嘗試結合劇與詩、詩與歌,用演出或演唱的方式讓自己的詩作得到其他藝術家的(再)詮釋,即可見這位跨界詩人欲拓展、引導讀者的努力。
趨勢教育基金會主辦文學劇《杜甫夢李白》的靈魂。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相差十餘歲,曾於洛陽和山東相見,兩人之間相知相惜,還曾不止一次共遊。陳義芝先從李白流傳於世的九百多首詩中挑選廿九首,從杜甫一千三百多首詩中挑選廿八首,再請劇場導演李易修就這五十七首詩為線索,編寫《杜甫夢李白》的劇本。以李、杜詩做為線索、陳義芝詩眼為靈魂,再融合南管、崑曲、劍術、書法、舞蹈、皮影戲等多重藝術形式。此劇既譜寫了李、杜二人的兄弟情,亦寄託了當代詩人欲覓知音的弦外意。
有位記者曾問他在[[李白]]、[[杜甫]]、[[蘇軾]]三人中,最心儀哪一位?詩人毫不遲疑地回答:「杜甫、東坡各取其半。」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