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轨距

增加 7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轨距'''(track gauge)亦即轨道里程,是 [[ 铁路 ]][[ 轨道 ]] 两条钢轨之间的里程,以钢轨的内距为准。国际铁路联盟在1937年制定的1435mm(4英尺8½吋)为标准轨距,又称国际轨距,约占 [[ 世界 ]] 上铁路里数大约59%。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占全球铁路23%,主要包括俄罗斯使用的5英尺(1520mm)和 [[ 印度 ]] 使用的5英尺6吋(1676mm)轨距。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占全球铁路16%,主要包括日本使用的3英尺6吋(1067mm)轨距及米轨(1000mm)。 一般窄轨铁路适用于山路,而宽轨铁路则有更好的高速稳定性。 [[ 双轨距 ]] 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 [[ 日本 ]] [[ 西班牙 ]] 则采用了轨距可变列车,让列车在不同轨距的线路间直通运转。
==直线轨距==
 世界各国铁路凡直线轨距为1435 mm的称标准轨距; 大于1435 mm的称宽轨距,如1676 mm、1524 mm、1520 mm等; 小于1435 mm的称窄轨距,如1067 mm、1000mm、762mm、600mm等。中国铁路主要采用标准轨距,只有台湾采用1067mm,昆明至河口采用1000mm窄轨距。印度、 [[ 巴基斯坦 ]] [[ 阿根廷 ]] [[ 智利 ]] 等国主要采用1676 mm宽轨距; 俄罗斯采用1520 mm宽轨距; 日本一般铁路采用 1067 mm的窄轨,东海道、山阳等新干线则采用1 435 mm的标准轨距; 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采用1 435 mm标准轨距; 非洲加纳、刚果、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采用1067 mm窄轨距,几内亚、喀麦隆等国采用1 000mm窄轨距,非洲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由于钢轨轨顶呈圆弧状,轮缘也有一定的曲线,轮缘与钢轨的接触点一般都在轨顶下10~16 mm处,所以中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直线轨距是在钢轨头部踏面下16 mm 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最佳轨距==
 自19 [[ 世纪 ]] 铁路开始出现,即有争论何种轨距最佳。从现代角度看,宽轨或窄轨在性能上没有十分明显的优点:[1] 世上最重的货车可以在美国及澳大利亚的标准轨上行走。宽轨不一定可以载重更多。 [2] [ 高速铁路 ]] 都是采用标准轨,宽轨不一定较快。[[3] 澳大利亚 ]] 昆士兰及南非的窄轨(1067mm)铁路上的列车依然是十分重。窄轨不一定载重较少[4] 建造标准轨的轻便铁路与窄轨铁路价格相差并不大[5] 窄轨铁路亦可以建成达到标准轨一样的负载量 只有轨距低于3呎的窄轨 [[ 铁路 ]] 的建造成本才会稍低于标准轨。但这类轨距的运载能力有限,通常只会在运载量有限的登山铁路使用。
==未来==
 
===高速铁路===
 所有的高速铁路,包括在使用窄轨的中国 [[ 台湾 ]] [[ 日本 ]] ,使用宽轨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地,都是采用标准轨兴建的。(唯一的例外是俄罗斯和芬兰采用的 5 英尺阔轨高速铁路)。这种标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为当地原有的非标准轨铁路进行轨距转换,使列车能在高速铁路网络与现行铁路网络之间行走。 
===矿区铁路===
 虽然矿区铁路较少与外面的铁路系统连接,但现时矿区亦有使用标准轨的趋向,以方便其使用现成的铁路设备 (例如 负载量更大的车辆)。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719,1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