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脉冲星

增加 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脉冲星.jpg|350px|缩略图|右|<big>脉冲星</big>[http://www.uux.cn/attachments/2013/08/1_201308161025361CqL4.jpg 原图链接][http://www.uux.cn/viewnews-50234.html 来自 神秘的地球 的图片]]]
''' 脉冲星 ''' (英语:Pulsar)是 [[ 中子星]]<ref>[http://www.ufo-1.cn/article/201511/423.html 中子星,巨型原子核],外星探索, 2015-11-23</ref>的一种,为会周期性发射脉冲讯号的星体。
==发现==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的安东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丝琳·贝尔·伯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秒。起初她以为这是外星人“小绿人”(LGM)发来的信号,但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数个这样的脉冲信号。后来人们确认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把它命名为“脉冲星”<ref>[https://www.sohu.com/a/252676149_224832 24岁做出重大发现,半个世纪后终得回报:脉冲星之母赢得300万美元大奖],搜狐,2018-9-8</ref>。脉冲星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安东尼·休伊什因脉冲星的发现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人们对乔丝琳·贝尔·伯奈尔未能获奖而颇有微词。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的安东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丝琳·贝尔·伯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秒。起初她以为这是外星人“小绿人”(LGM)发来的信号,但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数个这样的脉冲信号。后来人们确认这是一类新的[[天体]],并把它命名为“脉冲星”<ref>[https://www.sohu.com/a/252676149_224832 24岁做出重大发现,半个世纪后终得回报:脉冲星之母赢得300万美元大奖],搜狐,2018-9-8</ref>。脉冲星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安东尼·休伊什因脉冲星的发现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尽管人们对乔丝琳·贝尔·伯奈尔未能获奖而颇有微词。 值得一提的是,1967年 [[ 阿拉斯加 ]] 弹道导弹预警中心的雷达控制人员也观察到了一些脉冲信号源并确认他们来自天体。这一发现早于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但由于 [[ 军事 ]] 保密要求,直到21世纪解密之时才被世人所知。
==脉冲星的特征==
1968年有人提出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中子星具有强磁场,运动的带电粒子发出同步辐射,形成与中子星一起转动的射电波束。由于中子星的自转轴和磁轴一般并不重合,每当射电波束扫过地球时,就接收到一个脉冲。
1968年有人提出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中子星具有强[[磁场]],运动的带电粒子发出同步辐射,形成与中子星一起转动的射电波束。由于中子星的自转轴和磁轴一般并不重合,每当射电波束扫过[[地球]]时,就接收到一个脉冲。 恒星在演化末期,缺乏继续燃烧所需要的核反应原料,内部辐射压降低,由于其自身的引力作用逐渐坍缩。质量不够大( 约数倍太阳质量) 的恒星坍缩后依靠电子简并压力与引力相抗衡,成为 [[ 白矮星 ]] ,而在质量比这还大的恒星里面,电子被压入 [[ 原子核 ]] ,形成中子,这时候恒星依靠中子的简并压与引力保持平衡,这就是中子星。典型中子星的半径只有几公里到十几公里,质量却在1-2倍太阳质量之间,因此其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上亿吨。由于恒星在坍缩的时候 [[ 角动量守恒 ]] ,坍缩成半径很小的中子星后自转速度往往非常快。又因为恒星磁场的磁轴与自转轴通常不平行,有的夹角甚至达到90度,而电磁波只能从磁极的位置发射出来,形成圆锥形的辐射区。
此外,在脉冲星便是中子星的证据中,其中一个便是我们在 [[ 蟹状星云 ]] (M1;原天关客星,SN 1054)确实也发现了一个周期约0.033s的脉冲星。
脉冲星靠消耗自转能而弥补辐射出去的能量,因而自转会逐渐放慢。但是这种变慢非常缓慢,以致于信号周期的精确度能够超过 [[ 原子钟 ]] 。 而从脉冲星的周期就可以推测出其年龄的大小,周期越短的脉冲星越年轻。
==参考文献==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