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建制镇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建制镇.jpg|350px|缩略图|右|<big>建制镇(统计表)</big>[http://p1.pstatp.com/large/18ac0003457f8fa3c6b9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395061921707459073/ 来自 今日头条 的图片]]]
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 [1] 建镇的条件在不同国家各有不同规定;在同一国家,对不同地区和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相应规定。中国建制镇自北魏开始逐步形成,经过调整时期,衰落时期,恢复时期,发展时期。按照建镇标准,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使小城镇建设真正起到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建制镇的增长,也说明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的高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
另外副县级镇的行政区类别也是建制镇,其行政机关的行政级别比普通建制镇高。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概括新中国建制镇的增长,不难看出,它是一个渐进的城市化的过程。1954~1958年间,尽管中国建制镇数量由5400个减为3621个,但其实质并不是建制镇自身的因素,而是统一标准后产生的误差。据资料统计,自1949年至1957年的9年中,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0.6%上升到15.4%,年平均递增率高达70.5%,城市化的速度是相当快的。1958~1965年间,是中国城市化最快、起伏最大的时期。在1958~1960年的“大跃进”期间,中国城镇人口从1957年的9949万猛增到1960年13,073万,3年中城镇人口净增31.4%,事实上中国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大跃进”时期。1961~1962年的3年自然灾害,从城镇居民口粮和就业角度又动员了近3000万城镇人口返回农村,使城镇人口数量基本维持在1957年的水平。这种城镇居民返回农村,是城市化过快过猛,与社会经济基础不相适应所造成。1966~1976年间,由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停滞,城市新增就业岗位极少,加上城市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形成事实上的城市劳动力过剩,青年就业困难,迫使采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下基层锻炼等措施以缓解城市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中国城市化过程也处于停滞时期。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尤其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功,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的高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64,7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