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22
次編輯
變更
三从四德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三从四德</big> ''' |- | File:Cvnm.rytu.jpg|缩略图|居中|[http://d…”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三从四德</big> '''
|-
| [[File:Cvnm.rytu.jpg|缩略图|居中|[http://dingyue.nosdn.127.net/q=W4KDtIKCdbpNjNu4Cj1ufgZGWllfUcWpNoMTavbE7rn1542942480086.jpe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9TE6UK05415JB8.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sān cóng sì dé</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 :逆来顺受、百依百顺
'''反义词''' :[[独立自主]] 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出 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
'''体 裁''' :[[成语]]
|}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成语解释==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到解放前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
==成语典故==
===出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凡例===
娶了个~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著众亲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渊源===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四德演化===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四教”,又叫“四行”。本起源于宫廷妇女教育,属于“阴礼”(妇女遵守的礼仪)、“阴职”(妇女担负的职责),不久扩展到上层家庭对承担妇女角色的修养。
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教给“婉娩听从”(德、言、容,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茧、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酒浆等)。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训完成之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
可见,“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禁令==
2019年4月11日,为切实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纠正严重影响适龄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教育部办公厅今日发布《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于2019年上半年尽快部署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对机构或个人违法违规导致适龄儿童、少年未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依法依规严厉查处问责,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不得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诱导家长将适龄儿童、少年送入培训机构,替代接受义务教育;不得有违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内容,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规定》明确,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除送入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或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相关社会组织外,不得以其他方式组织学习替代接受义务教育。
针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规定》明确,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其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确定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安置方式。
==词语辨析==
【反义词】:独立自主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礼教
==视频==
{{#ev:youku|XMTUyNzIwNzcyOA|640|center|黄梅戏《何氏劝姑》有三从四德,原唱:汪菱花|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三从四德</big> '''
|-
| [[File:Cvnm.rytu.jpg|缩略图|居中|[http://dingyue.nosdn.127.net/q=W4KDtIKCdbpNjNu4Cj1ufgZGWllfUcWpNoMTavbE7rn1542942480086.jpe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19TE6UK05415JB8.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sān cóng sì dé</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 :逆来顺受、百依百顺
'''反义词''' :[[独立自主]] 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出 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
'''体 裁''' :[[成语]]
|}
'''三从四德'''(sān cóng sì dé),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成语解释==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到解放前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
==成语典故==
===出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凡例===
娶了个~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著众亲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渊源===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四德演化===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四教”,又叫“四行”。本起源于宫廷妇女教育,属于“阴礼”(妇女遵守的礼仪)、“阴职”(妇女担负的职责),不久扩展到上层家庭对承担妇女角色的修养。
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教给“婉娩听从”(德、言、容,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茧、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酒浆等)。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训完成之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
可见,“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禁令==
2019年4月11日,为切实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纠正严重影响适龄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教育部办公厅今日发布《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于2019年上半年尽快部署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对机构或个人违法违规导致适龄儿童、少年未接受义务教育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依法依规严厉查处问责,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规定》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不得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诱导家长将适龄儿童、少年送入培训机构,替代接受义务教育;不得有违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内容,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占卜、风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规定》明确,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人职责,除送入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或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相关社会组织外,不得以其他方式组织学习替代接受义务教育。
针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规定》明确,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其身体状况、接受教育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确定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安置方式。
==词语辨析==
【反义词】:独立自主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礼教
==视频==
{{#ev:youku|XMTUyNzIwNzcyOA|640|center|黄梅戏《何氏劝姑》有三从四德,原唱:汪菱花|frame}}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