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城市布局

增加 2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城市布局.jpg|350px|缩略图|右|<big>城市布局规划图</big>[https://images.mfcad.com/tuzhi/2018/08/25/1535170683130.jpg@!water 原图链接][https://www.mfcad.com/tuzhi/sketchup/6091/489793.html 来自 沐风网 的图片]]]
''' 城市布局 ''' 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 [[ 历史 ]]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 [[ 自然 ]] 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影响因素==
城市布局形式的形成受到众多 [[ 因素 ]] 的影响,有直接因素的影响,也有间接因素的影响。对于每一个 [[ 城市 ]] 来说,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直接因素===
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直接因素,包括:① [[ 经济因素 ]] 。主要指建设项目如 [[ 工业基地 ]] [[ 水利枢纽 ]] [[ 交通枢纽 ]] 、科学研究中心等的分布和各种项目的不同技术经济要求; [[ 资源 ]] 情况,如 [[ 矿产 ]] [[ 森林 ]] [[ 农业 ]] [[ 风景资源 ]] 等条件和分布特点;建设条件如 [[ 能源 ]] [[ 水源 ]] [[ 交通运输 ]] 条件等。② [[ 地理环境 ]] 。如 [[ 地形 ]] [[ 地貌 ]] [[ 地质 ]] [[ 水文 ]] [[ 气象 ]] 等。③城镇现状。如 [[ 人口 ]] 规模、用地范围等。 [1]
===间接因素===
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间接因素包括:①历史因素。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城市核心的形成开始,经过自然的发展和有规划的建设,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形式。 [[ 朝|明]][[ 朝|清]][[ 北京城 ]] 是一座中心 [[ 轴线 ]][[ 对称 ]] 、棋盘式道路网结构的城市。这是经过 [[ 封建社会 ]] 几百年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与完善的。 [[ 北京 ]][[ 古城墙 ]] 经过 [[元朝| 元代 ]] 兴建和 [[明朝| 明代 ]] 改建形成“凸”形 [[ 城郭 ]] 。②社会因素。包括 [[ 社会制度 ]] 、社会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意志、 [[ 权力 ]] 等,都对城市的选址、发展方向、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黎19 黎]]19 世纪下半叶的道路呈放射型是同 [[ 拿破仑三世 ]] 及其大臣 [[ 奥斯曼 ]] 的规划思想分不开的。他们为了追求城市的豪华气派,便于镇压人民起义,开辟了林荫大道,这种格局仍影响着巴黎的城市总体规划(见巴黎规划)。③科学技术因素。 [[ 现代工业 ]] 的产生使城市的布局形式发生变化。 [[ 钢铁工业 ]] 城市要求 [[ 工业区 ]] [[ 居住区 ]] 平行布置, [[ 化学工业 ]] 城市要求工业区同居住区之间有一定的 [[ 隔离地带 ]] 。现代先进的 [[ 交通运输工具 ]] [[ 通信技术 ]] 的问世,使大城市的有机疏散(见“有机疏散”论)、分片集中的规划布局形式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10,2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