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地貌学

增加 1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萌芽阶段===
在[[中国]][[西周]]的《诗经·大雅·笃公刘》中,就有“岗”([[丘陵]])、“塬”([[平原]])和“隰”(低湿地)的描述。在成书于11世纪末([[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 <ref>[https://www.gushiwen.org/guwen/mengxi.aspx 梦溪笔谈],古诗文网</ref> 中,[[沈括]]对流水的[[侵独]]、搬运与[[堆积作用]]三者的关系有清晰的概念,并提出[[华北平原]]是河流堆积作用的结果。
[[清朝|清]]初孙兰的《柳庭舆地偶说》中提出,地貌作用“因时而变,因变而变,因人而变”,已涉及[[地貌]]的演变,并注意到人的活动对地貌的影响。[[英国]]的J.赫顿在《地球的学说》(1788年)中已将[[地形]]的变化看作是[[地球]][[地质]]发展的组成部分。
气候地貌学主要包括[[冰川地貌学]]、[[冰缘地貌学]]、风沙地貌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并有伴随[[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垂直地带性]]。
构造地貌学 <ref>[http://www.doc88.com/p-0941773322222.html 构造地貌学],道客巴巴,2018-03-26</ref> 包括静态构造地貌和活动构造地貌两大类,其中静态构造地貌包括[[褶曲]]构造地貌、[[断裂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等,活动构造地貌包括褶曲活动、断裂活动产生的各种次生地貌形态。根据地貌形态、[[物质]]成分和地貌过程的差异,还可以划分[[岩溶地貌]]、[[黄土地貌]]、[[花岗岩地貌]]等。
根据研究对象及其应用范围,有下列两个分支,即[[动力地貌学]]和[[应用地貌学]]。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