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交口县

增加 7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交口县,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位于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中段,地处吕梁市最南端。交口县是太原盆地沟通晋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
''' 交口县 介于北纬36°43' 至37°12' 和东经111°03' 至111°34'之间 东与孝义、灵石接壤 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 南与汾 位于山 西 县、隰县相连, 西 与石楼县相靠 部的[[吕梁山脉]]中段 北与中阳 地处吕梁市最南端。交口 为邻。东 是太原盆地沟通晋 西 最长距离46公里, 北最长距离53公里 地区的重要通道
交口县介于北纬36°43'至37°12'和东经111°03'至111°34'之间,东与孝义、[[灵石]]接壤,南与[[汾西县]]、隰县相连,西与石楼县相靠,北与[[中阳县]]为邻。东西最长距离46公里,南北最长距离53公里。 截至2013年,交口县辖4镇3乡 ,1258平方公里,拥有 [[ 云梦山 ]] 胜地、温泉无根碑及大麦郊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  2019 年5月,交口县退出贫困县。
==行政区划==
交口县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殷商时期 ]] ,是 [[ 黄河流域 ]] 古代文化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交口在汉初设蒲子县、北魏设岭东县,唐代设温泉县和高唐县,元初废县,其境域分别改属孝义县、灵石县和隰县,此后多为分治区域,归属基本不变  1971年5月,基于“三线建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交口县,由当时的孝义县划出大麦郊、温泉和坛索3个乡镇,灵石县划出双池和回龙2个乡镇,隰县划出石口、水头、川口和康城4个乡镇,三地9乡交汇形成了不同地域特征的交口文化,既相互接近,又互相融合,各具特色而又兼容并蓄。2001年撤并为4镇3乡,分别是水头镇、康城镇、双池镇、桃红坡镇、石口乡、回龙乡、温泉乡
1971年5月,基于“三线建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交口县,由当时的孝义县划出大麦郊、温泉和坛索3个乡镇,灵石县划出双池和回龙2个乡镇,隰县划出石口、水头、川口和康城4个乡镇,三地9乡交汇形成了不同地域特征的交口文化,既相互接近,又互相融合,各具特色而又兼容并蓄。2001年撤并为4镇3乡,分别是水头镇、康城镇、双池镇、桃红坡镇、石口乡、回龙乡、温泉乡。 现辖93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全县国土总 [[ 积1257积]]1257.61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交口县位于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中段,地处吕梁市最南端。是太原盆地沟通晋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介于北纬36°43'至37°12'和东经111°03'至111°34'之间,东与 [[ 孝义 ]] 、灵石接壤,南与汾西、隰县相连,西与 [[ 石楼县 ]] 相靠,北与中阳县为邻。东西最长距离46公里,南北最长距离53公里。
==旅游景点==
===西庄历史文化名村===
历史文化名村位于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是山西省首批省级 [[ 历史 ]][[ 文化 ]] 名村。
===神南峪===
神南峪位于交口县城以北4公里处,总面积50平方公里。 [[ 神南峪 ]] 自然风光优美,原始生态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9%。
===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距县城20公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二进四合院布局,主要建筑有山门、过殿、大雄宝殿、九间楼、舍利塔等。大雄宝殿是开凿于元代的石窟,窟深5.5米,宽3.1米,高3米,四周佛龛内 [[ 刻14 刻]]14 厘米高的佛像1003尊,故名千佛洞。其余建筑为 [[ 明清 ]] 遗构。享有“中国名胜”之称,千佛洞石窟因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梦山胜地、温泉无根碑及大麦郊红军东征纪念馆等均为县级 [[ 文物 ]] 保护单位。
250,1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