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7
次編輯
變更
開基天后宮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開基天后…”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開基天后宮 </p>
|-
|<center><img src="http://www.vrwalker.net/public/sceneryfiles/191/1025.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開基天后宮]] [http://www.vrbyby.com.tw/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191 圖片來自全國廟宇網]</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3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類別''' [[國定古蹟]]<br>
'''又稱''' [[水仔尾媽祖廟]]<br>
'''開基之名''' 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br>
'''正殿主祀''' [[媽祖]]<br>
'''後殿主祀''' [[觀世音菩薩]]<br>
</small>
|}
</div>
'''開基天后宮'''是主祀媽祖的廟宇{{r|王}}{{r|傅}},在1985年公告為二級古蹟,後因〈[[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改而先後改為省定古蹟、[[國定古蹟]]{{r|傅}}{{r|文}}。因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r|王}}{{r|傅}}。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NoteTag|水仔尾的「水」是指[[德慶溪]],開基天后宮的位置位在德慶溪注入[[台江內海|臺江]]口的南岸地區{{r|傅}}。}}所以也有人稱做[[水仔尾媽祖廟]]{{r|王}}{{r|傅}}。
== 沿革 ==
*[[鄭成功]]在[[明鄭]][[永曆]]十七年(1662年)攻下[[普羅民遮城]]後改建德慶溪口的「媽祖寮仔」而成,當時稱「開基媽祖廟」,其蓋廟的磚頭是他第二批自[[廈門]]來臺的艦隊所運來的。廟內供奉一尊刻製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媽祖像,是當年隨著鄭成功艦隊來臺的,故俗稱為[[「船仔媽」]]。
*進入[[台灣清治時期|清朝統治]]後,改稱為「開基天后宮」。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時,時任[[福建分巡台灣道]]的[[蔣允焄]]捐修該廟,使其更具規模。[[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時,[[臺灣府知府]][[蔣元樞]]又予以修建,使之成為一間三進的建築,並贈與一尊「傾聽觀音」在新建的後殿供奉。這尊觀音乃蔣元樞所獻的「府城三大觀音」之一,另外兩尊則在[[祀典武廟]]與[[大天后宮]]中。之後歷代亦有所修建。
*[[臺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在日本[[大正]]十五年(1926年)時因廟宇年久失修,故境內居民們集資重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廟遭[[盟軍]][[空襲]]而毀損甚重,於是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進行重修,而民國六十七年(1972年)時又有所改建,增添了繁複的表面裝飾而成今貌。
== 建築特色及祭祀神祇 ==
*該廟基本上是狹長的[[街屋]]形式,共三進,由廟外埕、內埕、三川門、拜亭與龍虎井、正殿、後拜殿和後殿組成。該廟中還有明代樣式的三爪龍柱及古匾等文物,而在三川殿廟角有著「憨番擡廟角」的裝飾。
*正殿: 主祀 '''媽祖''',隨祀著 '''[[千里眼]]''' 與 '''[[順風耳]]'''二將軍及 '''[[中壇元帥]]'''。
*後殿: 主祀 '''[[觀世音菩薩]]''',配祀 '''[[十八羅漢]]''' 及 '''[[月老星君]]''',開基天后宮的十八羅漢組合與[[大觀音亭興濟宮|台南大觀音寺]]相同,為: '''降龍尊者、伏虎尊者、長眉尊者、開心尊者、[[梁武帝|梁武帝尊者]]、[[達摩祖師 |達摩尊者]]、[[目蓮 |木連尊者]]'''(一般譯為目連尊者)、'''[[布袋和尚 |布袋尊者]]、[[誌公|志公尊者]]、進香尊者、進果尊者、飛鈸尊者、道悟尊者、優婆尊者、利多尊者、力風尊者、夜多尊者、曇晟尊者。
*'''左右另設兩神壇,主祀 '''[[福德正神]]''' 及 '''[[註生娘娘]]'''。
==交誼宮廟==
嘉義大天宮、嘉義南隱宮、橋頭鳳橋宮、[[新市永安宮]]、歸仁媽祖廳、[[大銃街元和宮]]、白龍庵敬心壇、[[米街廣安宮]]、米街忠澤堂、米街澤祐堂、[[四聯境普濟殿]]、[[四聯境金安宮]]、南廠廣州宮、南廠水門宮、[[祀典興濟宮]]、府城興聖堂、[[全臺首邑縣城隍廟]]、赤崁樓大士殿、[[台灣首廟天壇]]、[[六合境大埔福德祠]]、開台聖地三老爺宮、盤古藥皇廟神佛壇
== 註釋 ==
{{NoteFoot}}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08MYdpwJo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6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台南開基天后宮 }}
</div>
{{-}}
== 參考資料 ==
{{reflist|refs=
<ref name="王">{{cite book|author=王浩一 |title=《在廟口說書》 |date=2008-08 |publisher=心靈工坊文化 |location=台北市 |isbn=978-986-6782-47-3 |pages=頁11-16}}</ref>
<ref name="傅">{{cite book|author=傅朝卿 |title=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date=2001-11 |publisher=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location=台南市 |isbn=957-30880-4-5 |pages=頁64-65}}</ref>
<ref name="文">{{cite web|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67|title=開基天后宮|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accessdate=}}</ref>
}}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開基天后宮 </p>
|-
|<center><img src="http://www.vrwalker.net/public/sceneryfiles/191/1025.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開基天后宮]] [http://www.vrbyby.com.tw/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191 圖片來自全國廟宇網]</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3px 0;”>基本資料</p>
|-
|<small>
'''類別''' [[國定古蹟]]<br>
'''又稱''' [[水仔尾媽祖廟]]<br>
'''開基之名''' 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br>
'''正殿主祀''' [[媽祖]]<br>
'''後殿主祀''' [[觀世音菩薩]]<br>
</small>
|}
</div>
'''開基天后宮'''是主祀媽祖的廟宇{{r|王}}{{r|傅}},在1985年公告為二級古蹟,後因〈[[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改而先後改為省定古蹟、[[國定古蹟]]{{r|傅}}{{r|文}}。因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r|王}}{{r|傅}}。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NoteTag|水仔尾的「水」是指[[德慶溪]],開基天后宮的位置位在德慶溪注入[[台江內海|臺江]]口的南岸地區{{r|傅}}。}}所以也有人稱做[[水仔尾媽祖廟]]{{r|王}}{{r|傅}}。
== 沿革 ==
*[[鄭成功]]在[[明鄭]][[永曆]]十七年(1662年)攻下[[普羅民遮城]]後改建德慶溪口的「媽祖寮仔」而成,當時稱「開基媽祖廟」,其蓋廟的磚頭是他第二批自[[廈門]]來臺的艦隊所運來的。廟內供奉一尊刻製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媽祖像,是當年隨著鄭成功艦隊來臺的,故俗稱為[[「船仔媽」]]。
*進入[[台灣清治時期|清朝統治]]後,改稱為「開基天后宮」。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時,時任[[福建分巡台灣道]]的[[蔣允焄]]捐修該廟,使其更具規模。[[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時,[[臺灣府知府]][[蔣元樞]]又予以修建,使之成為一間三進的建築,並贈與一尊「傾聽觀音」在新建的後殿供奉。這尊觀音乃蔣元樞所獻的「府城三大觀音」之一,另外兩尊則在[[祀典武廟]]與[[大天后宮]]中。之後歷代亦有所修建。
*[[臺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在日本[[大正]]十五年(1926年)時因廟宇年久失修,故境內居民們集資重建。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廟遭[[盟軍]][[空襲]]而毀損甚重,於是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進行重修,而民國六十七年(1972年)時又有所改建,增添了繁複的表面裝飾而成今貌。
== 建築特色及祭祀神祇 ==
*該廟基本上是狹長的[[街屋]]形式,共三進,由廟外埕、內埕、三川門、拜亭與龍虎井、正殿、後拜殿和後殿組成。該廟中還有明代樣式的三爪龍柱及古匾等文物,而在三川殿廟角有著「憨番擡廟角」的裝飾。
*正殿: 主祀 '''媽祖''',隨祀著 '''[[千里眼]]''' 與 '''[[順風耳]]'''二將軍及 '''[[中壇元帥]]'''。
*後殿: 主祀 '''[[觀世音菩薩]]''',配祀 '''[[十八羅漢]]''' 及 '''[[月老星君]]''',開基天后宮的十八羅漢組合與[[大觀音亭興濟宮|台南大觀音寺]]相同,為: '''降龍尊者、伏虎尊者、長眉尊者、開心尊者、[[梁武帝|梁武帝尊者]]、[[達摩祖師 |達摩尊者]]、[[目蓮 |木連尊者]]'''(一般譯為目連尊者)、'''[[布袋和尚 |布袋尊者]]、[[誌公|志公尊者]]、進香尊者、進果尊者、飛鈸尊者、道悟尊者、優婆尊者、利多尊者、力風尊者、夜多尊者、曇晟尊者。
*'''左右另設兩神壇,主祀 '''[[福德正神]]''' 及 '''[[註生娘娘]]'''。
==交誼宮廟==
嘉義大天宮、嘉義南隱宮、橋頭鳳橋宮、[[新市永安宮]]、歸仁媽祖廳、[[大銃街元和宮]]、白龍庵敬心壇、[[米街廣安宮]]、米街忠澤堂、米街澤祐堂、[[四聯境普濟殿]]、[[四聯境金安宮]]、南廠廣州宮、南廠水門宮、[[祀典興濟宮]]、府城興聖堂、[[全臺首邑縣城隍廟]]、赤崁樓大士殿、[[台灣首廟天壇]]、[[六合境大埔福德祠]]、開台聖地三老爺宮、盤古藥皇廟神佛壇
== 註釋 ==
{{NoteFoot}}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08MYdpwJo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6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台南開基天后宮 }}
</div>
{{-}}
== 參考資料 ==
{{reflist|refs=
<ref name="王">{{cite book|author=王浩一 |title=《在廟口說書》 |date=2008-08 |publisher=心靈工坊文化 |location=台北市 |isbn=978-986-6782-47-3 |pages=頁11-16}}</ref>
<ref name="傅">{{cite book|author=傅朝卿 |title=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date=2001-11 |publisher=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location=台南市 |isbn=957-30880-4-5 |pages=頁64-65}}</ref>
<ref name="文">{{cite web|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67|title=開基天后宮|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accessdate=}}</r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