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
次編輯
變更
粘菌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右 [https://www.itsfun.com.tw/%E7%B2%98%E8%8F%8C/wiki-9450926-6647706] '''粘菌'''(slime mold)是一類有趣…”
[[File:D95e4333eeb99bbeaac269aff8d7.jpg|缩略图|右 [https://www.itsfun.com.tw/%E7%B2%98%E8%8F%8C/wiki-9450926-6647706] ]]
'''粘菌'''(slime mold)是一類有趣的[[真核微生物]],它們既像[[真菌]],又似[[原生動物]],有的學者曾稱之為[[粘菌蟲]](mycetozoa)。在分類上,粘菌隸屬于[[真菌界]]。它們的經濟價值尚待研究開發。
[[粘菌]](Myxomycophyta)是介于動物和真菌之間的一類生物,約有500種。它們的生活史中,一段是動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營養體是一團裸露的原生質體,[[多核]],[[無葉綠素]],能作[[變形蟲式運動]],吞食[[固體食物]],與原生動物的變形蟲很相似。但在生殖時產生[[孢子]],而且具有纖維素的壁,這是植物的性狀。
==概述==
粘菌的原生質團沒有胞壁,經分割後仍能繼續生活,是研究細胞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重要實驗材料。在其[[原生質團]]中已發現有[[抗生素]]、[[維生素]]等。[[粉瘤菌]]和[[煤絨菌]]的孢子粉對外傷有消毒作用。有些粘菌侵害栽培中的銀耳、側耳、煙草和甘薯。
==結構特征==
發網菌屬(Stemonitis)是粘菌中最常見的種類,其變形體呈不規則網狀,直徑數釐米,能借助體形的改變在陰濕處的腐木或枯葉上緩慢爬行,並能吞食固體食物。在繁殖時,變形體爬到幹燥光亮的地方,形成很多發狀突起,每個突起發育成一個具柄的孢子囊(子實體)。孢子囊通常長筒形,外有包被(peridium)。孢子囊柄伸入囊內的部分,稱囊軸(columella),囊內有孢絲(capillitium)交織成孢網。然後原生質團中的許多核進行減數分裂,原生質團割裂成許多塊單核的小原生質,每塊小原生質分泌出細胞壁,形成1個孢子,藏在孢絲的網眼中。成熟時,包被破裂,借助孢網的彈力把孢子彈出。孢子在適合的環境下,即可萌發為具2條不等長鞭毛的遊動細胞。遊動細胞的鞭毛可以收縮,使遊動細胞變成1個變形體狀細胞,稱變形菌胞。由遊動細胞或變形菌胞兩兩配合,形成合子,合子不經過休眠,合子核進行多次有絲分裂,形成多數雙倍體核,構成1個多核的變形體。粘菌的大多數種類生于森林中陰暗和潮濕的地方,多在腐木、落葉或其他濕潤的有機物上。隻有幾個種寄生在經濟植物上,危害寄主。
==生活史==
粘菌的營養階段為自由生、無細胞壁、多核的變形蟲狀原生質所組成的原質團。處于營養階段的原質團,具負趨光性,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以細菌、酵母菌和其他有機顆粒為食。營養耗盡時,向有光處遷移,並且就在光暗交界處向子實體階段過渡,原質團中所含的無數核(二倍體的)進行同步有絲分裂,形成孢子囊和孢子。孢子成熟後,從囊中釋出,在潮濕的表面上萌發,生出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可兩兩結合,成為二倍體合子。許多合子集聚在一起,又形成多核原質團。
==形態特征==
粘菌的營養階段是一團裸露的原生質,內含許多二倍體的核。原質團呈粘稠狀,無定形,有黃、紅、粉紅、灰色等各種鮮艷的顏色,可伸出偽足捕食食物。粘菌的孢子囊有柄或無柄,單個或成堆,也有美麗鮮艷的顏色。成熟孢子有厚壁,深色,在不利條件下可存活數年之久。遊動孢子一端有一根鞭毛,有些時候鞭毛消失。
==繁殖形態==
粘菌以裂殖方式進行無性繁殖,以形成孢子囊和孢子的方式進行有性繁殖。
==未解之謎==
1992年8月,中國陝西省周至縣尚村鄉張寨村農民杜戰盟,到鄰縣永安村邊的渭河中打撈浮柴。偶然,他感到左腳踩著了一大塊軟呼呼的東西。他把它拖到河邊一看,原來是一堆“爛肉”似的東西。在伙伴們的幫助下,他把這團“爛肉”拉回家,一秤有23.5公斤。他切下一小塊煮食,味道獨特,十分好吃。但沒有想到,3天後,“肉團”已長成35公斤。杜戰盟一家驚訝不已。他隨即趕到縣城,向有關部門報告了這一怪事。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師楊興中聞訊後,匆匆趕到杜戰盟家中。他看著那個奇怪的東西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中。經測量,長75釐米,寬50釐米,周長110釐米,通體為褐黃色,局部呈珊瑚孔狀;內部呈白色,有明顯分層,手感柔軟。這位從事生物教學和研究的老師一下愣住了。他也弄不明白眼前的“怪物”是什麽。
西安市市長崔林濤指示,由市科委組織西北大學、西安醫科大學、西安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進行鑒定。經生化、生理、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真菌等方面的13位專家從呼吸、蛋白質含量、活體培養、動物、植物器官和真菌分離等方面對其進行了測定,結果卻令專家們驚喜萬分。這團“爛肉”即有原生動物特點,又有真菌特點,是世界罕見的大型粘菌復合體,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珍稀生物,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粘菌的研究在國際上還是項空白,屬于世界生物或植物學領域的一大攻關課題。但是,粘菌曠世罕有,全世界僅有中國唐代珍貴文獻和1973年美國達拉斯加有過兩次類似的記載和發現。唐代的記述簡單,不足為科學鑒定的依據。美國的發現,由于對粘菌保管不善,3個星期便死去,美國研究人員後悔不迭。
1992年10月26日,日本明仁天皇訪問西安市。參觀了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著很深造詣的明仁天皇,用手觸摸這個“怪物”說:“謝謝你們讓我參觀這樣稀有的東西。”
據西北大學的專家們說,該生物還活著,並且已經長到39公斤。研究人員把它放進一個放有自來水的大玻璃缸中,它仍然以3%成長速度生長著。
據有關文獻記載,粘菌屬粘菌門,是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一類生物體。生活史中,有一段具動物性,有一段具植物性。<ref>資料參考 https://www.itsfun.com.tw/%E7%B2%98%E8%8F%8C/wiki-9450926-6647706</ref>
'''粘菌'''(slime mold)是一類有趣的[[真核微生物]],它們既像[[真菌]],又似[[原生動物]],有的學者曾稱之為[[粘菌蟲]](mycetozoa)。在分類上,粘菌隸屬于[[真菌界]]。它們的經濟價值尚待研究開發。
[[粘菌]](Myxomycophyta)是介于動物和真菌之間的一類生物,約有500種。它們的生活史中,一段是動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營養體是一團裸露的原生質體,[[多核]],[[無葉綠素]],能作[[變形蟲式運動]],吞食[[固體食物]],與原生動物的變形蟲很相似。但在生殖時產生[[孢子]],而且具有纖維素的壁,這是植物的性狀。
==概述==
粘菌的原生質團沒有胞壁,經分割後仍能繼續生活,是研究細胞學、[[遺傳學]]和[[生物化學]]的重要實驗材料。在其[[原生質團]]中已發現有[[抗生素]]、[[維生素]]等。[[粉瘤菌]]和[[煤絨菌]]的孢子粉對外傷有消毒作用。有些粘菌侵害栽培中的銀耳、側耳、煙草和甘薯。
==結構特征==
發網菌屬(Stemonitis)是粘菌中最常見的種類,其變形體呈不規則網狀,直徑數釐米,能借助體形的改變在陰濕處的腐木或枯葉上緩慢爬行,並能吞食固體食物。在繁殖時,變形體爬到幹燥光亮的地方,形成很多發狀突起,每個突起發育成一個具柄的孢子囊(子實體)。孢子囊通常長筒形,外有包被(peridium)。孢子囊柄伸入囊內的部分,稱囊軸(columella),囊內有孢絲(capillitium)交織成孢網。然後原生質團中的許多核進行減數分裂,原生質團割裂成許多塊單核的小原生質,每塊小原生質分泌出細胞壁,形成1個孢子,藏在孢絲的網眼中。成熟時,包被破裂,借助孢網的彈力把孢子彈出。孢子在適合的環境下,即可萌發為具2條不等長鞭毛的遊動細胞。遊動細胞的鞭毛可以收縮,使遊動細胞變成1個變形體狀細胞,稱變形菌胞。由遊動細胞或變形菌胞兩兩配合,形成合子,合子不經過休眠,合子核進行多次有絲分裂,形成多數雙倍體核,構成1個多核的變形體。粘菌的大多數種類生于森林中陰暗和潮濕的地方,多在腐木、落葉或其他濕潤的有機物上。隻有幾個種寄生在經濟植物上,危害寄主。
==生活史==
粘菌的營養階段為自由生、無細胞壁、多核的變形蟲狀原生質所組成的原質團。處于營養階段的原質團,具負趨光性,在黑暗潮濕的環境中,以細菌、酵母菌和其他有機顆粒為食。營養耗盡時,向有光處遷移,並且就在光暗交界處向子實體階段過渡,原質團中所含的無數核(二倍體的)進行同步有絲分裂,形成孢子囊和孢子。孢子成熟後,從囊中釋出,在潮濕的表面上萌發,生出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可兩兩結合,成為二倍體合子。許多合子集聚在一起,又形成多核原質團。
==形態特征==
粘菌的營養階段是一團裸露的原生質,內含許多二倍體的核。原質團呈粘稠狀,無定形,有黃、紅、粉紅、灰色等各種鮮艷的顏色,可伸出偽足捕食食物。粘菌的孢子囊有柄或無柄,單個或成堆,也有美麗鮮艷的顏色。成熟孢子有厚壁,深色,在不利條件下可存活數年之久。遊動孢子一端有一根鞭毛,有些時候鞭毛消失。
==繁殖形態==
粘菌以裂殖方式進行無性繁殖,以形成孢子囊和孢子的方式進行有性繁殖。
==未解之謎==
1992年8月,中國陝西省周至縣尚村鄉張寨村農民杜戰盟,到鄰縣永安村邊的渭河中打撈浮柴。偶然,他感到左腳踩著了一大塊軟呼呼的東西。他把它拖到河邊一看,原來是一堆“爛肉”似的東西。在伙伴們的幫助下,他把這團“爛肉”拉回家,一秤有23.5公斤。他切下一小塊煮食,味道獨特,十分好吃。但沒有想到,3天後,“肉團”已長成35公斤。杜戰盟一家驚訝不已。他隨即趕到縣城,向有關部門報告了這一怪事。 西北大學生物系教師楊興中聞訊後,匆匆趕到杜戰盟家中。他看著那個奇怪的東西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中。經測量,長75釐米,寬50釐米,周長110釐米,通體為褐黃色,局部呈珊瑚孔狀;內部呈白色,有明顯分層,手感柔軟。這位從事生物教學和研究的老師一下愣住了。他也弄不明白眼前的“怪物”是什麽。
西安市市長崔林濤指示,由市科委組織西北大學、西安醫科大學、西安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進行鑒定。經生化、生理、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真菌等方面的13位專家從呼吸、蛋白質含量、活體培養、動物、植物器官和真菌分離等方面對其進行了測定,結果卻令專家們驚喜萬分。這團“爛肉”即有原生動物特點,又有真菌特點,是世界罕見的大型粘菌復合體,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珍稀生物,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粘菌的研究在國際上還是項空白,屬于世界生物或植物學領域的一大攻關課題。但是,粘菌曠世罕有,全世界僅有中國唐代珍貴文獻和1973年美國達拉斯加有過兩次類似的記載和發現。唐代的記述簡單,不足為科學鑒定的依據。美國的發現,由于對粘菌保管不善,3個星期便死去,美國研究人員後悔不迭。
1992年10月26日,日本明仁天皇訪問西安市。參觀了這個大型粘菌復合體,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著很深造詣的明仁天皇,用手觸摸這個“怪物”說:“謝謝你們讓我參觀這樣稀有的東西。”
據西北大學的專家們說,該生物還活著,並且已經長到39公斤。研究人員把它放進一個放有自來水的大玻璃缸中,它仍然以3%成長速度生長著。
據有關文獻記載,粘菌屬粘菌門,是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一類生物體。生活史中,有一段具動物性,有一段具植物性。<ref>資料參考 https://www.itsfun.com.tw/%E7%B2%98%E8%8F%8C/wiki-9450926-6647706</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