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芒鼠

增加 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芒鼠''',又名竹鼠(Rhizomyidae;bamboo rats),哺乳动物。皮毛长绒厚,质量颇佳。肉鲜嫩,可食用。脂肪称竹鼠油,可做外敷药。</br>
中华竹鼠(Rhizomy sinensis)亦称竹鼠、芒鼠、竹馏、竹根鼠等,系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 </br>  主要分布于 [[ 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四川 ]] 等地以及缅甸北部,在山坡竹林或者芒草丛下穴居,主要以竹的地下茎、根、嫩枝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 </br> 中华竹鼠全身都是宝,早在《 [[ 本草纲目 ]] 》就有记载:“竹馏、食竹根之鼠,形大如兔”,馏是形容它形体的肥胖,“竹馏肉有补中益气,荣养宗筋,温肾壮阳,固本生津”之功能,现代高科技研究,证实竹鼠的脂肪、脑、胸腺、肝脏可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如亚麻酸、胸腺肽、脑磷脂,促肝细胞生长素。已引起药物专家和生化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鼠肉作为肉类食品,它肥而不腻,鲜美可口,为野味上品,据测定蛋白质含量为57.78%,脂肪20.54%,灰分17.36%,粗纤维0.84%,水分3.84%。还富含磷、钙和氨基酸。此外,竹鼠汗腺不发达,其皮毛细软,光泽油润,底绒厚,是制裘衣的上等原料。须是制作高档毛笔的原料,货源紧张,供不应求,有很大的开发空间。由于中华竹鼠特殊的生活习性、养殖价值和其显著的经济效益,早在1990年就有了对中华竹鼠进行的人工饲养试验研究。随着人们对中华竹鼠的食用和其他需求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在逐年减少,所以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华竹鼠进行人工养殖。在圈养的过程中,由于对中华竹鼠的栏舍要求、生活习性、繁殖、食物来源、饲喂方法等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较为详细的资料。本研究旨在对圈养状态下的中华竹鼠的栏舍、繁殖和生活习性、食物来源和饲喂方法、疾病防治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中华竹鼠的人工养殖提供较为完备的研究资料和方法 。
<ref>[http://udongwu.com/buru/shu/mangshu.html 芒鼠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f></br>
== 外形特征 ==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