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審言

增加 3,93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杜 言'''({{bd||645?|708年||}}),字''' 简''' 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 後徙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父親[[ 唐朝杜依藝]] 著名诗人、官员。 做鞏縣縣令, [[ ]] 是詩人[[杜甫]]的祖父。
== 生平 ==
[[File: 杜審言.jpg ‎|thumb|right|
[https://img.laonanren.com/upload2/2016-08/16082415565424.jpg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6%9D%9C%E5%AF%A9%E8%A8%80&sxsrf=ALeKk01wgbNNqMDZ6alcUbGIBWbjJC8ReQ:1585375729266&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BrrbpwLzoAhVIMd4KHcwzAQYQ_AUoAnoECBgQBA&biw=1422&bih=643&dpr=1.13#imgrc=i2hP6tzx6LnxyM] ]]
家族出于[[ 襄阳杜氏]] ,依[[ 郡望]] 可称[[襄州 (西魏)| 襄州]][[ 襄阳县]] (今[[ 中国]][[ 湖北省]][[ 襄阳市]] )人,父迁居[[ 洛阳]][[ 巩县]] 。杜 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年时, 杜審言與[[李 ]]、[[崔 融 (国子司业)|崔融]]、[[ 味道]]合 称“ 文章四友 ,世號“崔李蘇杜 。融之亡,審言爲服緦雲。審言生子閒,閒生甫
[[ 唐高宗]]咸 亨元年(公元670年)擢[[进 ]] 第, 为[[ 隰城 县|隰城]][[县 |尉]] 后转[[ 後轉 阳县|洛阳]][[县 |丞]] [[ 周]][[圣历]] 后聖曆 元年 (698 (公元698 年),坐事 吉州[[ 户参军]] 戶參軍 。卻在此時得罪同事[[郭若 ]]、[[ 長官]][[周季 ]],兩人合謀誣陷杜 言,定了死罪。杜 言十三 的兒子[[杜 ]]為父報仇,潛入[[ 刺殺]] 了[[周季 ]],杜 也被侍衛[[ 武士]] 當場殺死, 季重臨死前說:“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ref>《新唐书·文艺传》上</ref>此 震驚朝野,皆稱杜 為孝子。[[ 大手 笔]] 的許國公[[蘇頲]] ,還 親自為杜 [[ ]]
[[武 天]]聞知此事,召 言入[[ 京師]] 又因欣赏其诗文 準備重用他時,問他:“你高興嗎?”審言手舞足蹈,表示謝恩。武后命他作《歡喜詩》一首,詩寫得令武后滿意 受職爲 著作 郎,官至膳部 外郎。[[神龙革命]]后, 因勾 [[ 易之]]兄弟,被[[ 流放]] [[ 峰州]]<ref>{{cite book zh |author= 耿慧玲|title= 金石地理所反映的越南漢化勢力|format=Microsoft Word文件檔|publisher= [[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date= |accessdate= |url= http://www.cyut.edu.tw/~ts/paper/main_paper_word/91_inschool/27.doc|quote=[[越南]][[河西省 (越南)|河西省]]的[[青威縣]]和[[國威縣]],古稱峰州。}} </ref>。 不久,召回任[[国 监]][[ 主簿]] [[ 修文 馆]][[ ]] ,直到他病逝。當初審言病重時,宋之問、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對二人說:“我受盡了造化小兒的苦,還有什麼可說的!不過我活着,老是讓你們出不了頭。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遺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約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卒,葬于河南郡偃师县首阳之东原。他身後留有文集十卷,今已不傳,流傳下來的只有四十多首詩
[[唐中宗|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葬于[[河南郡]][[偃师县]]首阳之东原。 杜 言的[[诗]] 为写 為寫 景、唱和及 制之作,以 见长 見長 [[ 杜甫]] 云:“吾祖 冠古。”工 于[[ 五律]] 对[[ 体诗]] 體詩 之形成 与发 與發 展, 贡献 貢獻 。被 评论为 評論為 五言律 的奠基人。他的五律《[[s: 和晉陵陸丞早春 游望|和晋陵陆丞早春游 ]] 》,被[[ 明朝]] 的[[胡 麟]] 赞许为 讚許為 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 排律]] [[s: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 长达 長達 四十 初唐[[ 体诗]] 體詩 中第一 篇。
==家庭==
=== 子女 ===
* 長子 杜闲,朝议大夫、兖州司马,[[ 杜甫]] 之父
* 次子 杜并
* 三子 杜专,开封县尉
* 四子 杜登,母卢氏,武康县尉
* 杜氏,嫁蜀县丞钜鹿[[魏上瑜]]
* 杜氏,嫁济王府录事河东[[裴荣期]],封万年[[ 县君]]<ref>《[[ 全唐文]] ·卷三百六十》唐故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碑(杜甫)</ref>
* 杜氏,嫁平阳郡司仓参军范阳[[卢正均]]
* 杜氏,母卢氏,嫁硖石尉京兆[[王佑]]
* 有文集10卷,已佚。
* 宋刻《杜审言集》1卷,收诗四十三首。
 
===詩文全集===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渡湘江】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春日京中有懷】
 
今年游寓獨游秦,愁思看春不當春。
上林苑裡花徒發,細柳營前葉漫新。
公子南橋應盡興,將軍西第幾留賓。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
 
行止皆無地,招尋獨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
露白宵鍾徹,風清曉漏聞。
坐攜餘興往,還似未離群。
 
賞析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前後,杜審言在江陰任縣丞、縣尉等職時,應臨津縣鄭明府之邀,在一個秋日的夜宴上,即興抒懷,作了這首《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詩。此時,詩人年愈四十,頗負詩名,但仕途坎坷,久沉下僚,且曾經貶謫吉州司戶參軍,受司馬周季重和司戶郭若訥誣諂幾致死,兒子杜並也慘遭殺害。在這一系列打擊之下,詩人深感宦海沉浮,寵辱無常,身不由己,並因而產生了“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的思想。這首詩不僅描繪了秋夜宴會的情景,也真實地反映了詩人這一時期的思想和生活狀況。
 
詩以身世之慨落筆,率直深沉,“行止皆無地”,是寫詩人在仕途上進退維谷,處境困厄。在此失路艱虞的情況下,“招尋獨有君”,意即:只有您還相邀我,充分表達了詩人對鄭明府感激讚美之情。言外之意就是說鄭明府是惟一能以恩德相結的知己,以聲氣相求的知音。在讚美鄭明府的同時也流露出人生得一知己而心滿意足的情緒,為全詩創造了友好愉悅的氣氛。這聯詩採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手法,把一個普通的邀請,寫得激盪人心,意味深遠。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既是詩人即席產生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也是詩人多年來鬱郁不得志的表現。酒可以解憂,酒可以消愁,醉中歲月易逝,這就流露詩人胸中的憤憤不平。“身外即浮雲”,是說一身之外,榮名利祿都像過眼煙雲,不值得去追求。這貌似曠達的言詞的背後,不免含有幾分憤懣之情。
 
詩沒有直接描述飲宴的熱烈場面,但通過“露白宵鍾徹,風清曉漏聞”的景物描寫,已透露出賓主之間通宵達旦的歡宴。“露白”,說明有月華高照。在這月朗風清之秋夜,朋友們飲酒賦詩,不知不覺中時間飛逝,夜裡清晰的鐘聲催人,拂曉滴嗒的漏聲促人。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夜歡宴過去了,終於到了告別的時刻。
 
在通宵達旦的歡宴之後,正與朋友告別之際,詩人沒有一句留戀惜別的絮語,卻說:“坐攜餘興往,還似未離群”,意思是:只要有您的友誼在,我就不會感到孤獨,表明友誼的深厚與真摯,使他這個“行止皆無地”的人將不會再感到孤單,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慰藉。實際上是對鄭明府又一次的讚揚。
<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authorv_6ef704803bbf.html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ref>
 
== 参考文献 ==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