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山縣舊城南門

增加 2,73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鳳山縣舊城南門''',又名為'''啟文門''',現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中華一路、鼓山一…”
'''鳳山縣舊城南門''',又名為'''啟文門''',現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中華一路、鼓山一路交叉口,地當左營交通要道,闢為[[圓環]]。

古人認為南方主文運,有「開啟文人仕途」的意思。

==歷史==
*舊城是清朝政府統治台灣後鳳山縣[[第一處]]縣城所在。
康、雍、乾三朝對台灣一向主張「不築城」的政策,因此,清初鳳山縣並未有城池。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4月間爆發朱一貴事件;於清康熙61年(西元1722年),署理鳳山知縣劉光泗為改善防禦工事,在不違背清政府不築城政策之下,興築鳳山縣土城,這是台灣第一座土城,

*清雍正12年(西元1734年),鳳山知縣錢洙於土牆外環植三重刺竹以強化防禦工事。

*清乾隆25年(西元1760年),知縣王瑛曾於四城門上增建大砲臺四座。

*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10月,林爽文起兵於中部,南路夥首莊大田率兩千之眾響應,後來兩度攻入舊城,鳳山縣城陷落。

*清乾隆53年(西元1788年)正月福康安奉命平定南路,鑒於舊城殘破不堪,乃將縣城遷移至下埤頭街(現今鳳山區),是為鳳山新城。舊城從此沒落。

*鳳山新城因盜賊亂事頻仍,不易防守,遂又將縣城遷回舊城。

鳳山縣舊城(現今左營舊城)範圍包括東門、南門、北門、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的鎮福社、拱辰井等。

城門、城牆和護城濠是清道光5年(西元1825年)7月15日動工改建的成果,整座舊城卻是奠基於清康熙61年(西元1722年)間興築土城的基礎上。

*城樓兩邊城牆在日本大正9年(西元1919年年)興建縱貫道路(左營大路)時遭拆除,位於中間的南門城門則改為圓環。

==建築形式==
.建築風格主體材料為咾咕石,現存於地下層,內外垣城牆皆以咾咕石從底層向上疊砌,空隙由小石粒及咾咕石灰漿填滿、勾縫及粉刷。水關材料為花崗岩疊砌。

鳳山舊城的城牆是由柴山咾咕石建構,內填三合土,上拱則來自大陸的花崗石。

城門額書「啟文門」勒石文字至今仍完好如初。南門城座形制原與[[鳳山縣舊城]]其他城門相同。




民國五十年(西元1961年)八月,城座重修時,城門四隅加建[[鋼筋]][[混凝土]]柱,重建的城樓屋頂由清代的「三川脊」型式建為錯誤的「歇山頂」型式。

階梯與城樓皆為後來興建,使城樓、雉堞及部分外壁面皆已失去原貌,斗拱仍為原物。拱卷為花崗石造,拱徑與[[鳳山縣舊城東門]]、[[鳳山縣舊城北門]]均相同。
1,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