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杜斯妥也夫斯基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影响
== 影响 ==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了20世纪很多作家,包括[[福克纳]]、[[加缪]]、[[卡夫卡]], [[ 日本 ]] 知名大 [[ 导演]][[黑泽明]]等,但是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比如[[纳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和[[D·H·劳伦斯]]。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REF>{{cite news |title=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夜》将搬上中国舞台 |ur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pl/zggc/2013-11-14/content_10586914.html|publisher=新华网 |date=2013-11-14 |accessdate=2014-01-29 }}</REF>
南京师范大学 [[ 教授 ]][[ 汪介之 ]] 认为:“屠格涅夫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意的笔调展现美好。托尔斯泰具有思想家的灵性,能洞悉社会的全貌。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着人性的阴暗面。他沉郁的风格,与他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ref>《远逝的光华——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ref>
苏联[[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马克西姆·高尔基|高尔基]]说过:“就表现力来说,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ref name="旷野2011"/>但他的颓废又让托尔斯泰叹息“不能奉为后世楷模”。哈洛卜伦(Harold Bloom)写《[[西方正典]]》,在俄国文学中只选了托尔斯泰,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总有一股邪气,他本人又是每赌必输的赌徒。[[鲁迅]]称他是“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ref>《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ref>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以近乎残酷的方式,不断拷问着自己的灵魂。于是在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圣经》约翰福音12章24节的经文题词:“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98,37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