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User:Huinsin1005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
== 生平 ==
張漱菡出生名門,是 [[ 清朝 ]] 著名的「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之後,外著名經學大師[[馬通伯]]的外孫女,父親張石卿早年留學 [[ 日本 ]][[ 早稻田大學 ]] ,母親馬氏同為留日學生。幼年時,張漱菡在桐城宰相府中接受私墊教育,由安徽大學教師程仁卿先生教授《楚辭》、《史記》、《論語》,奠定古文學的深厚基礎<ref name="桐城新聞"> [http://www.tcnews.cc/system/2016/01/22/010622579.shtml 相府姐妹两岸情]桐城新聞網.徐霽旻.[ 2016-01-22]</ref>。
張漱菡的幼年適逢民國戰亂時期,一直在流離播遷中度過,學校教育也時常因戰火而中斷。大學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文理學院,然好景不常,1949年,因父親驟逝及中國大陸淪陷,隨母親離開大陸移居到臺灣<ref name="桐城新聞"/>。
初到臺灣的張漱菡因水土不服,染上瘧疾和嘔吐、頭暈長年不癒,長期臥病讓她不能就學、工作。1952年,一日家族長輩來訪,告訴她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聽完這個充滿悲歡離合的真實故事激起她的寫作欲望,她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十幾萬字的長篇小說《意難忘》。完稿之初,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張漱菡轉而在《旅行雜誌》發表散文,進而認識暢流社主編[[吳愷玄]]先生,同意讓《意難忘》在《暢流》半月刊上進行連載,一經連載受到讀者熱烈的迴響,使小說得已印刷出版<ref>[http://tlm50.twl.ncku.edu.tw/wwzsh1.html 開創文壇合集風氣的先驅—─張漱菡] 五○年代文藝雜誌資料庫.應鳳凰、鄭秀婷.</ref>。1956年,臺灣中國青年寫作協會舉辦讀者投票,《意難忘》名列最喜愛的小說作品第一名,成為當時的最暢銷書籍。在獲獎後,蔣經國特別為她設了慶功宴,並與其合影留念。同年,張漱菡嫁給天津漢沽「裕善堂」的後人崔右明<ref name="今晚報"/>。
此後,張漱菡筆耕不輟,在48年的作家生涯中,共創作了五十多本長短篇小說及詩詞、散文集,多達一千多萬字。其創作的文類包括:詩詞、 [[ 散文 ]] [[ 小說 ]] 及兒童小說等,以長篇小說為主要代表。作品以言情居多,部分取材自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故事,張漱菡筆下女主角多為清麗、善良、多情的形象<ref name="台灣文學網"/>。
晚年的張漱菡,因駕車出遊發生嚴重車禍,導致行動不便,於治療及復原期間,她仍然堅持寫作。2000年6月初,張漱菡在 [[ 香港 ]] 《當代文藝》發表小說新作《贗品》,17日即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70歲,葬於新北市淡水三芝區的陵園,她的手稿後來全部收藏於臺北文學館<ref name="今晚報"/>。
== 著作 ==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