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秃鹳

增加 1,25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秃鹳</big> '''|-|[[File:秃鹳.jpg|缩略图|居中|'''秃鹳'''[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42d9c27a2680d3b8.jpg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806/22/7986839_677178478.shtml 原图链接]]]|-|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秃鹳 </br> 拉丁学名:Leptoptilos javanicus </br>界: 动物界 </br>门:脊索动物门 </br>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纲:鸟纲 </br>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鹳形目 </br>科:鹳科 </br>属:秃鹳属 </br>种:秃鹳 </br>命名者及年代:Horsfield, 1821 </br>英文名称:Lesser Adjutant </br>保护级别: 易危(VU) IUCN标准</br>|} '''[[秃鹳]]'''<ref>[http://www.360doc.cn/article/5516683_255066324.html 秃鹳(附图)],360个人图书馆,2012-12-19</ref> (学名:Leptoptilos javanicus)是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体 长110长[[110-135 ]] 厘米,体重 约10 约[[10 千克 ]] ,站立时颈直起来,身高可达1.2米。嘴粗而长,脚亦甚长,上体黑灰色,具蓝黑色金属光泽。下体白色,头和颈具稀疏而短的毛发状羽近似裸露,红黄色。飞行时不像其他鹳那样颈向前伸直,而是头缩至肩上,主要通过两翅缓慢扇动、鼓翼飞行。平均每分钟153次。
以鱼、蛙、爬行类、软体动物、蟹、甲壳类、蝗虫、蚱蜢、蜥蜴、啮齿类、雏鸟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 外形特征 ==
秃鹳两性相似,但雄鸟明显高大而笨重。嘴长而粗,呈 [[ 楔形 ]] ,嘴基部较厚,往先端逐渐变细。额和头顶裸露无羽,后头和颈亦裸露,其上仅分布有稀疏的毛发状羽。上体、翅和尾黑灰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中次级覆羽近尖端处有小的、椭圆形的铜色斑点,肩羽和大内侧次级覆羽具窄的白色羽缘,其余大内侧次级覆羽黑色。下体白色,尾下覆羽较长,亦为白色。虹膜白色、淡灰白色或蓝灰色。嘴黄色或暗黄色,尖端淡白色,基部缀有粉红色或红色。额和头顶裸露皮肤淡绿褐色或淡黄色。后头和颈裸露皮肤黄色,繁殖季节缀有砖红色。脚和趾绿褐色到完全黑色。幼鸟似成鸟,但颈部羽毛多。上体少光泽,多呈黑褐色。翅覆羽无铜色斑点。
颈和脚均长,脚适于步行;嘴形侧扁而直;眼先裸出;胫的下部裸出;后趾发达,与前趾同在一平面上。
== 生活习性 ==
''' 迁徙 ''' :留鸟。
''' 食性 ''' :主要以鱼、蛙、爬行类、软体动物、蟹、甲壳类、蝗虫、蚱蜢、蜥蜴、啮齿类、雏鸟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吃动物尸体 <ref>[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e0fc5b90102zp5w.html?cid=95633 【鸟世界】秃鹳,来自非洲的大型的腐食性鸟类],新浪网,2019-07-11 </ref> 。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和觅食。捕猎食物时相当活跃和粗心,常在于的地上或浅水处慢慢的行走,主要通过视觉观察和探测发现食物,立即用嘴尖啄食。
''' 习性 ''' :飞行时不像其他鹳那样颈向前伸直,而是头缩至肩上,主要通过两翅缓慢扇动、鼓翼飞行。平均每分钟153次。秃鹳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像鹰一样翱翔。站立时亦常缩着颈,头缩于肩上,嘴斜向下方。
== 栖息环境 ==
主要栖息于 [[ 热带和亚热带 ]] 山地平原和低山多沼泽的森林地带,常在湖边、水塘、水淹平原、沼泽、干早河床、林中水塘与溪流以及水稻田中活动,有时也出现在海岸红树林、草地和退潮后的泥泞平坦地上。
== 繁殖 ==
通常营巢于多沼泽的森林中高大的树上或海边红树林中的红树上。营巢时间因地而异。巢主要用枯树枝构成,内放一些小枝和绿叶,结构甚为粗糙。巢呈盘状,大小为直径60-150cm。高1.0-120cm。通常成小群繁殖,有时在一棵大树上巢多达12-20个,也有报告营巢于岩石峭壁上的。每窝产 卵2卵[[2-4 ]] 枚,卵白色,平均大小为76.4mm×55.3mm。孵化期28-30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全身被有白色绒羽,头和脸裸露,雏鸟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
== 分布范围 ==
''' 世界分布 ''' :原产地:孟加拉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和越南。
''' 中国分布 ''' :在中国主要见于江西(7月)、四川重庆((10月)、云南和海南岛。
可能灭绝: [[ 中国 ]]<ref>[https://www.sohu.com/a/147826855_695344 [德宏鸟类新纪录]秃鹳——我很丑,但我在国内很罕见 ],搜狐,2017-06-10 </ref>
区域性灭绝:新加坡。旅鸟:不丹。
== 种群现状 ==
秃鹳曾分布于中国 [[ 江西、云南、四川和海南岛 ]] 。自1954年10月1日西南师范大学在重庆北碚歇马乡缙云山麓的山坡水田中采得一雄性标本后,以后40多年来再未见有任何有关秃鹳在中国出现的报告,或许在中国已经绝灭。
秃鹳在世界曾广泛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热带亚洲和邻近岛屿特有种类。但由于森林砍伐、沼泽排水改农田、营巢生境和觅食生境丧失或恶化,再加之人类干扰和非法狩猎,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据1987-1989年在印度阿萨姆邦的调查,大约有400只,在斯里兰卡雅拉国家公园,大约有100对,在越南有一小群,在马来西亚大约有200只,在印度尼西亚估计不会超过2000只。据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0年孟加拉国43只,印度779只,尼泊尔14只,斯里兰卡3只,印度尼西亚56只,马来西亚47只,越南19只;1992年孟加拉国2只,印度124只,尼泊尔41只,印度尼西亚5只,马来西亚51只,数量继续减少。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 易危 ]] (VU)。
== 视频 ==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