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薛涛

增加 5,08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xpand|time=2019-09-11T06:22:52+00:00}}
{{東亞女性歷史人物
|名稱 =薛涛
|注釋=}}
'''薛涛'''({{bd|768年||831年|catIdx=Xue薛涛}}),[[唐代]]女诗人、[[歌妓]]、[[名媛]]。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與當時名士[[元稹]]、[[牛僧孺]]、[[张籍]]、[[白居易]]、[[令狐楚]]、[[刘禹锡]]、[[张祜]]、[[段文昌]]有往來,與元稹交情最篤,死後段文昌為其撰寫墓誌銘<ref>《蜀箋譜》:“段文昌為作墓誌。”</ref>。在其住处,成都现存有[[望江楼]]公园,内有[[薛濤纪念馆]]、[[薛涛井]]。
[[File: 薛涛.jpg|thumb|right|
[https://i2.read01.com/SIG=thk3h6/30436c595a303031.jpg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38gNPy.html#.XoMqeogzY2w] ]]
== 生平 ==
薛涛的诗以清丽见长,如《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 相关 作品 ==
相传薛涛容貌美丽,天资聪颖,并且精通音乐。其著有《锦江集》5卷,但已散佚。《[[全唐诗]]》中有其诗1卷。后人[[张蓬舟]]编有《薛涛诗笺》。有薛涛笺(“十色小笺”)<ref>明[[文震亨]] 《[[长物志]]·纸》</ref>傳世,所謂的薛涛笺以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井水,制成粉红色的纸张,紙張風乾後有松花纹路,世謂“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乃古今绝艺。
 
===詩文===
 
《酬人雨後玩竹》
 
南天春雨時,那鑑雪霜姿?
 
眾類亦云茂,虛心能自恃。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這首詩既是詠物,也是言志,以詠物言志。詠物,則形象鮮明;言志,則言有內蘊。兩者融洽無間,使人吟之有味。
 
這首詩寫雨後的竹,由現實的風貌寫內在的品格,且從對比中凸顯其精神。“南天春雨時”,時值萬物茁壯生長的春季,又當貴如油的春雨澆灑之後,竹和其它植物一樣,蓬勃生長,詩人提出“那鑑雪霜姿”的問題。“千花百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白居易《題窗竹》)竹不畏霜雪,在北風中依然蒼翠如故,而在春風春雨中,竹和其它樹木無異,誰能明鑑它的雪霜中的英姿呢!春天,“眾類亦云茂”,萬物繁茂,而竹與他物不同之處就在於“虛心能自恃”。它不以繁花豔色邀寵,不以彎枝曲幹爭奇,保持簡樸與正直,有著清操自守,甘於淡泊的情懷。“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言竹曾為晉代王子遒等清高之士賞識,也曾是舜的娥皇、女英二妃泣淚成斑的見證。友人如今賞竹,雖到晚歲之時,仍深愛不衰,也就在於愛其“勁節”。
 
此詩詠竹,重在一個“玩”字。“玩”有玩賞、品鑑之意。因此寫出竹的品格。竹因其外形與內空,往往為人所取意,不外四季常青、直立不曲、素葉無花、內乾虛空、層層有節等特點。其未曾出土先有節,已是凌空猶虛心的君子形象,為詩人寄寓為人之道具備了條件。薛濤這首詩雖所寫未出一般詠竹品格的範圍,可是構思卻頗具匠心,將“春雨”時和“雪霜”姿對比,將“眾類”與竹相比,將昔時與今日相比,則使竹的品格更顯突出。詩題《酬人雨後玩竹》,又非一般酬酢之作,而藉此讚美友人、激勵友人,意在要有竹樣的風範和懷抱,這就使詩更具勸誡的意義。<ref>[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jianshang/lidaizheli/54657.html 可可詩詞>《酬人雨後玩竹》 - 唐·薛濤]</ref>
 
《牡丹》
 
【原文】
 
  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 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 夜深閒共說相思。
 
 
【譯文】
 
  去年的暮春時,牡丹凋零飄落我因此而流淚,濕透了紅色的紙箋;常擔心我們像巫峽雨一樣散後難聚,怎麼居然又盼到了相會的佳期;牡丹的縷縷馨香,向我表出情意,她雖然沉默不語,但心意彼此都知道。我甚想在欄杆邊放置枕席,和牡丹共敘相思之情,直到深夜。
 
【賞析】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別後重逢,有太多的興奮,亦有無限的情思。面對眼前盛開的牡丹花,卻從去年與牡丹的分離落墨,把人世間的深情厚意濃縮在別後重逢的特定場景之中。“紅箋”,當指薛濤紙,是詩人創制的深紅小箋。“淚濕紅箋”句,詩人自己進入了角色,讀來親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為情人,筆觸細膩而傳神。“巫峽散”承上文的怨別離,拈來宋玉《高唐賦》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幽會的故事,給花人之戀抹上夢幻迷離的色彩:擔心與情人的離別會像巫山雲雨那樣一散而不復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極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難得和喜悅。詩人把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意外地發現桃花源仙境和傳說中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聯繫在一起,見《全唐詩》卷六九O王渙《惘悵詩》),給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紗,帶來了驚喜欲狂的興奮。兩句妙於用典,變化多端,曲折盡致。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兩句既以“馨香”、“不語”射牡丹花的特點,又以“傳情”、“彼此知”關照前文,行文顯而不露,含而不澀。花以馨香傳情,人以信義見著。花與人相通,人與花同感,所以“不語還應彼此知。”
 
  以上六句寫盡詩人與牡丹的戀情,末兩句,將詩情推向高潮:“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安枕席”於欄邊,如對故人抵足而臥,情同山海。深夜說相思,見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這兩句想得新奇,寫得透徹。
 
  此詩將牡丹擬人化,用向情人傾訴衷腸的口吻來寫,新穎別緻,親切感人,自有一種醉人的藝術魅力。
<ref>[http://www.xiaogushi.com/shici/mingju/414461.html
 
== 注釋 ==
{{Authority control}}
 
==參考資料==
[[Category:唐朝诗人|X薛]]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