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豆雁

增加 1,18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豆雁</big> '''|-|[[File:豆雁.jpg|缩略图|居中|'''豆雁'''[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photoblog/1207/19/c0/12384377_12384377_1342663221906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2336748.html 原图链接]]]|-|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豆雁</br> 拉丁学名:Anser fabalis </br>别 称:大雁、麦鹅 </br>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纲:鸟纲 </br> 目:雁形目 </br>科:鸭科</br>属:雁属 </br>种: 豆雁 </br>亚   种: 6亚种 </br>命名者及年代: Latham, 1787</br>英文名称: Bean goose </br>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豆雁]]'''<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f4e3ff0102x38v.html 豆雁],新浪网,2017-05-24</ref> (学名:Anser fabalis)是大型雁类,体 长69长[[69-80 ]] 厘米,体重 约3 约[[3 千克 ]] 。外形大小和形状似 [[ 家鹅 ]] 。上体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带斑。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为 [[ 一夫一妻制 ]] ,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分布于中国、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越冬在西欧、伊朗、朝鲜、日本。
== 外形特征 ==
豆雁属大型雁类,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两性相似。头、颈 [[ 棕褐色 ]] ,肩、背灰褐色,具淡黄白色羽缘。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褐色;初级覆羽黑褐色,具黄白色羽缘,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最外侧几枚飞羽外翈灰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喉、胸淡棕褐色,腹污白色,两胁具灰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甲和嘴基黑色,嘴甲和鼻孔之间有一橙 [[ 黄色横斑 ]] 沿嘴的两侧边缘向后延伸至嘴角,脚橙黄色,爪黑色 <ref>[http://m.zwbk.org/lemma/238013 豆雁外形特征],中文百科</ref>
== 生活习性 ==
迁徙:豆雁在中国是冬候鸟,还未发现有在中国繁殖的报告。通常每年8月末至9月初即离开繁殖地,到达中国的时间最早在9月末10月初,大量在10月中下旬,最晚11月初。迁徙多在晚间进行,白天多停下来休息和觅食,有时白天也进行迁徙,特别是天气变化的时候。迁徙时成群,群体由几十只至百余只不等,在停息地常集成更大的群体,有时多达上千只。1992年11月初,我们在吉林省西部就见到多达1200多只的豆雁群。春季迁离中国的时间最早在3月初至3月中旬,大量在3月末至4月初,最晚在4月中旬至4月末还有少数个体未离开中国。春季迁徙群明显较秋季为小。
习性 '''迁徙''' 性喜集群 豆雁在中国是冬候鸟 还未发现有在中国 繁殖 期外, 的报告。通 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 每年8月末至9月初即离开繁殖地 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 到达中国 时间最早在[[9月末10月初]], 量在10月中下旬 由一只有经验的头雁领队飞 最晚11月初。迁徙多在晚间进 行, 队形不断变换 白天多停下来休息和觅食 ,有时 成‘人’字形 白天也进行迁徙 特别是天气变化的 成‘一’字形 队形的变换和领飞的头鸟有关,当它加速快飞 迁徙 ‘人’字形 当它减速飞行时 群体由几十只至百余只不等 则队形又变为‘一’字形。栖 在停 和鸿雁在一起。性机警 集成更大的群体 不易接近 有时多达上千只。1992年11月初 我们 距人500米外 吉林省西部 起飞。晚间夜宿时,常有1只至数 见到多达1200多 雁警卫,伸颈四处张望,一旦发现有情况,立即发出报警鸣叫声, 的豆 雁群 闻声立即起飞 。春季迁离中国的时间最早在3月初至3月中旬 边飞边鸣 大量在3月末至4月初 不断的在栖息地上空盘旋,直到危险过去或确定没 最晚在4月中旬至4月末还 危险时才飞回原处 少数个体未离开中国 睡觉时常将头夹于胁间 春季迁徙群明显较秋季为小
'''习 ''' 主要以植物 食物为食。 喜[[集群]],除 繁殖 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 期外 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 常成群活 物性食物 特别是 迁徙 和越冬 季节, 则主要以谷物种子 常集成数十 豆类 数百 麦苗、马铃薯、红薯、植物芽、叶 甚至上千只的大群,由一只有经验的头雁领队飞行,队形不断变换,有时成‘[[人]]’字形,有时成‘一’字形。队形的变换 少量软体动物 领飞的头鸟有关,当它加速快飞时,成‘人’字形,当它减速飞行时,则队形又变 ‘一’字形 觅食多 栖息时常和鸿雁 陆地上 一起 性机警,不易接近, 在距人500米外就起飞。晚间夜宿时,常有1只至数只雁警卫,伸颈四处张望,一旦发现有情况,立即发出报警鸣叫声,雁群闻声立即起飞,边飞边鸣,不断的 在栖息 地附近的农田、草地和沼泽 地上 觅食 空盘旋 直到危险过去或确定没 危险 到较远 回原 的觅食地 觅食多在早晨和下午,中午多在湖中水面上或岸边沙滩上休息 睡觉时常将头夹于胁间
'''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迁徙和越冬季节,则主要以谷物种子、豆类、麦苗、马铃薯、红薯、植物芽、叶和少量软体动物为食。觅食多在陆地上。通常在栖息地附近的农田、草地和沼泽地上觅食,有时亦飞到较远处的觅食地。觅食多在早晨和下午,中午多在湖中水面上或岸边沙滩上休息。  == 栖息环 境 ==
繁殖季节的栖息生境因亚种不同而略有变化。有的主要栖息于亚北极泰加林湖泊或亚平原森林河谷地区,有的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北极苔原地带或苔原灌丛地带,有的栖息在很少植物生长的岩石苔原地带。迁徙期间和冬季,则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
== 繁殖 ==
一雄一雌制,对的结合较为固定。通常成对或成群在一起营群巢。繁殖期5-7月。成鸟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营巢。营巢在多湖泊的苔原沼泽地上或偏僻的泰加林附近的河岸与湖边,也有在海边岸石上、河中或湖心岛屿上营巢的。巢多置于小丘、斜坡等较为干燥的地方,亦或在灌木中或灌木附近开阔地面上。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先将选择好的地方稍微踩踏成凹坑,再用干草和其他干的植物打基础作底垫,内面再放以羽毛和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的绒羽 。5 。[[5 月末至6月中旬 ]] 产卵,1年繁殖1窝,每窝产 卵3卵[[3-8 ]] 枚,多数为3-4枚。卵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大小为74.5-87mm×42-59mm 。雌鸟单独孵卵,雄鸟在巢附近警戒,一般情况下雌鸟不离开巢,遇危险时它常将头向地上伸出,全身紧紧贴在地上,隐蔽起来躲避敌人,只有在当敌人已临近巢等紧急情况时才离巢,孵化期25-29天。雏鸟早成性,雏鸟孵出后常在雌雄亲鸟带领下活动在水域附近陆地上或沼泽地上,遇危险时亦常通过紧贴地面降低身体高度的方法避敌或进入水中逃避。成鸟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换羽,此间基本失去飞翔能力,活动主要靠地上奔跑。幼鸟3年性成熟,亦有少数2龄时即表现出性要求 <ref>[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5086.html 豆雁繁殖],科学技术馆</ref> 。 
== 分布范围 ==
'''世界分布''':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繁殖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东部。越冬在西欧、伊朗、朝鲜、日本。
''' 中国 分布''':分布 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直到台湾和海南岛。迁徙时经过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
== 亚种分化 ==
| 3 || 豆雁中亚亚种 || Anser fabalis middendorffii || 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贝加尔湖的东部
|-
| 4 || [[ 豆雁新疆亚种 ]] || Anser fabalis rossicus || 分布于从卡宁到西伯利亚西北部的苔原到泰梅尔半岛
|-
| 5 || 豆雁普通亚种 || Anser fabalis serrirostris ||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
|-
| 5 6 || 豆雁西伯利亚亚种 || Anser fabalis sibiricus ||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冻土地带,从勒拿河三角洲到安大略岛
|-
|}
== 种群现状 ==
豆雁在中国是一种传统的狩猎鸟类, [[ 分布广 ]] [[ 数量大 ]] ,但近来已有所下降。据国际水禽研究局 (IWRB)1990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在东亚越冬的豆雁种群数量估计为15429只,其中中国为10229只。据1992年11月在吉林西部牛心套保草原一次就见到豆雁12的只,加上整个迁徙期间和其他迁经点的数量,估计在中国越冬的豆雁种群数量目前可达20000只左右。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 [[ 无生存危机 ]] 的物种。
== 保护等级 ==
列入《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