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43
次編輯
變更
伍尔夫
,無編輯摘要
[https://i.ytimg.com/vi/ogoUAZAPYQM/maxresdefault.jpg 原圖連結]
[https://uk.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9J.m3nzZezRoATA5LBQx.;_ylu=X3oDMTB0NjZjZzZhBGNvbG8DZ3ExBHBvcwMxBHZ0aWQDBHNlYwNwaXZz?p=Virginia+Woolf&fr2=piv-web&fr=yfp-t#id=182&iurl=https%3A%2F%2Fi.ytimg.com%2Fvi%2FogoUAZAPYQM%2Fmaxresdefault.jpg&action=click「弗吉尼亚·伍尔芙」] ]]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 ''' ,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 英国 ]] 女 [[ 作家 ]] 、 [[ 文学 ]] 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 [[ 伦敦 ]] 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生平==
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原名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婚后又生下四个孩子。伍尔芙在家接受教育。1895年5月母亲Julia去世,伍尔芙第一次精神崩溃。1897年伍尔芙开始记日记。1904年2月,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芙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 College任教。
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 [[ 剑桥 ]] 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包括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芙(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 [[ 利顿·斯特雷奇 ]] ,文学批评家 [[ 德斯蒙德·麦卡锡 ]] ,经济学家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画家 [[ 邓肯·格兰特 ]] ,艺术批评家 [[ 罗杰·弗莱 ]] ,作家 [[ 福斯特 ]] 等。除此之外, [[ 哲学家 ]][[ 罗素 ]] 、 [[ 诗 人T 人]]T ·S·艾略特、乔伊斯、小说家 [[ 亨利·詹姆斯 ]] 和 [[ 奥尔都斯·赫胥黎 ]] 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 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芙能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个团体不仅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
1907年伍尔芙搬到菲茨罗伊广场(Fitzroy Square)29号,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小说《远航》(初名《Melymbrosia》)。1909年,与利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有过短暂的订婚。开始为妇女的选举权努力。1912年8月10日 与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芙结婚。1913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4月《远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该书的出版由于伍尔芙的病情和一战的爆发而耽搁。1913年7月伍尔芙一次大型的精神病发作,持续了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