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夜书所见

增加 8,09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夜书所见》 | 圖像 = File:翁11.png44.pn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review.21cnjy.net/files/6c/9b/6c9b03673e1e…”
{{Infobox person
| 姓名 =《夜书所见》
| 圖像 = [[ File:翁11.png44.pn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review.21cnjy.net/files/6c/9b/6c9b03673e1ebe38bc4e5122269f07da.png 原图链接]
[https://www.21cnjy.com/H/2/8/4881416.s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叶绍翁宋朝著名的诗人,可能大家对于他的诗作,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那首《游园不值》,这首诗不仅收录在了《千家诗》,同时还频频收录进了课本,描写的非常的生动,而且意境高远,里面的那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广为流传。<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946365815902146&wfr=spider&for=pc 叶绍翁的这首《夜书所见》,同样是一首经典之作,也是值得一读!] 文化达人,发布时间;19-03-0309:36</ref>

叶绍翁的这首《[[夜书所见]]》,完全可以媲美于他的那首《[[游园不值]]》,两都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入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种真切的感受,描写的极为自然,也非常的忧愁,这也正是诗人独特的一个地方,而且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使用一个典故,更没有使用生僻的字,但是同样的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显得无比的忧愁,读来更是让人感伤不已。

==作品原文==
《夜书所见》<ref>[https://www.gushiwen.org/gushiwen_fff2953d10.aspx 《夜书所见》] 古诗文网;</ref>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词句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白话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文学赏析==
[[File:语文书1.jpg3.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img5.imgtn.bdimg.com/it/u=1336022605,2726775316&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pai-hang-bang.com/pdf-2077056862163960228.html 图片来源]]]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名家点评==
南宋[[许棐]]《梅屋诗稿·赠叶靖逸》:“声华馥似当风桂,气味清于著露兰。”

[[钱钟书]]《宋诗选注》:“这种景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File:外皮能够1.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214730034,1566008629&fm=173&app=49&f=JPEG?w=510&h=659&s=BCAACF14EB216E8C245C706F0300A063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181955455410272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叶绍翁]],<ref>[https://wenda.so.com/q/1362338366064558?src=150&q=%E5%8F%B6%E7%BB%8D%E7%BF%81%E7%AE%80%E4%BB%8B 叶绍翁简介] 360问答,发布时间;2013.03.03</ref>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叶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叶绍翁是江湖诗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jī chǐ)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视频==

<center> '''夜书所见 夜深篱落'''</center>
<center>
{{#iDisplay:r0926mvak1n|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100 哲學總論]]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