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5
次編輯
變更
散氏盤
,→流傳
[[散國]]約位於[[陝西]][[寶雞]][[鳳翔縣|鳳翔]]一帶,西北方與[[夨國]]為鄰。由散氏盤[[銘文]]的人物推知,此盤的鑄作年代約在[[周厲王]]時期。<ref name="multiple7"/>
根據清朝[[張廷濟]]《[[清儀閣題跋]]》、[[陳介祺]]《[[簠齋積古金文]]》等資料,散氏盤於[[康熙]]年間在陝西鳳翔出土,<ref name="multiple7"/>經多人收藏之後,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清仁宗]]50岁寿辰之际,由[[江南盐运使]][[阿林保]]进贡[[内务府]]。经由内务府著名[[金石学家]][[阮元]]鉴定为[[西周]]时期物品,并制作铭文[[拓片]],收藏于内务府库房。后有传闻散氏盘在[[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被烧毁,并多年不见踪迹。1924年,时任[[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的[[马衡]]在清查[[故宫]]物品的时候再次发现了散氏盘,后来在古籍中找到散氏盘拓片,经比较鉴别考证,确定该盘是散氏盘原件,烧毁一说纯属传闻。1933年随[[文物南迁]]离开[[故宫]],现收藏於-{zh-cn:台; zh-tw: 臺;}- 北[[國立故宮博物院]]。<ref name="multiple7"/>
==价值==
散氏盤腹內357字銘文記載著中國最早的田界契約,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ref name="multiple1"/>其[[书法]]字形宽绰大气,意拙高古,取横势;结构上变化多端,有趣味,整体重心较低(导致横势);章法上行列比较有序,兼有欹侧之感;风格上显雄壮、粗实、遒厚、豪迈的特征,有別于[[商]]、[[周]]同時期[[金文]]體勢,書體開創草篆之先,在碑學體系中極具分量,對後世書法家如[[锺繇]]书法点画的厚重感和结体横向的字势,[[王献之]]书法章法上的欹侧感等,都產生了間接性影響,故列名晚清「四大國寶」之一。<ref name="multiple2"/><ref>{{cite book |title=《中国书法简史》 |publisher=高等教育出版社}}</ref><ref>{{cite book |title=《中国书法史》 |publisher=辽宁美术出版社}}</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