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7
次編輯
變更
祀典武廟
,→建築特色
==建築特色==
*經多次整修後,現存廟宇除了內進的[[觀音廳]]稍與原來模樣不同之外,該廟大致所呈現為[[1840年]]重建後的廟宇模樣。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廟,特色為八公尺寬,廿公尺寬,縱深式配置的三開間三進兩廊式廟宇建築。正面面向永福路、北倚民族路、左側朱色山牆矗立路旁,屋坡由前而後,依各殿的高度呈現起伏的變化,由於各殿的高度不一,飛簷斜頂的山牆,從側面看去為起伏狀,造型頗為美觀。<br />*前殿及後殿為燕尾翹脊、硬山屋頂,正殿則採用曲線柔美的重簷歇山屋頂,不僅殿宇氣勢巍峨,大木結構也以雄渾見稱。<br />*前殿後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尤其是正殿前的馬背歇山拜殿,造型最具有特色。後殿右側有東向的[[觀音]]殿,及北向「西社」供奉[[五文昌帝君]]、南向的[[月老]]祠、[[太歲]]殿,後為六和堂及延平詩社。<br /><br />
*而在神明配置上,擁有三進三殿的該武廟,第一進祭祀關公;第二進為祭祀武聖三代祖先(1720年代後加設),第三進則為佛教的觀音菩薩與十八羅漢。除此,後進有祭祀文昌帝君的西社與配置廂房的小花園,並有[[台灣日治時期]]所加設的戲台等建物。
==廟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