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梅關古道
,無編輯摘要
'''梅關古道'''古稱'''大庾嶺路''',位於中國[[江西省]][[大余縣]]和[[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的[[梅岭]]上, 距大余县城10公里,距南雄市区20公里。梅岭相传 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绢的姓氏命名的。[[唐朝]]名相[[張九齡]]於716年所開凿。现存梅關關樓和古驛道约8公里,2006年梅關關樓和江西境內的古驛道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梅關關樓和廣東境內的古驛道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中原、两湖江西与两广(岭南道)的往来路线是湘桂走廊(潇贺古道等)、湘粤走廊(翻越蔚岭的西京古道)、赣粤走廊(翻越大庾岭的梅关古道) 。
[[秦代]],[[秦始皇]][[赢政]]為方便軍隊調遣,於[[梅嶺]]設關,稱「[[橫埔關]]」。唐開元年間,始建「'''梅嶺古道'''」,而後又於[[廣州]]設立[[市舶司]],其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力漸獲重視。由於[[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與中原地區來源不同。嶺南曾經被中原譏為"蠻荒之地",嶺南人民則被稱作"化外之民"。直至梅關古道的開鑿,令穿越南嶺不再被視為畏途。梅關古道成為南北交通的主要幹道,溝通中原與嶺南的要衝,使南北交通往來更加便利,大批的嶺南物資也由此配合河運運輸至[[江淮]]各地及首都[[長安]]。隨著廣州市舶司的出現,嶺南更開始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加速了中原的經濟重心南移。
== 地理 概況 關係 ==
梅關古道橫跨[[五嶺]]之一[[大庾嶺]],又稱[[梅嶺]],因唐代[[張九齡]]在此開鑿通往中原的通道時,在道旁種植大量的[[梅樹]]而得名,位在[[韶州]],今日畫分在[[南雄]]市,是[[廣東]]、[[湖南]]與[[江西]]之交界,南接[[韶州]](今[[韶關市]]),北鄰[[虔州]](今[[贛州市]])、[[郴州]](今[[郴州市]])。五嶺又稱[[南嶺]]山脈,在北緯25-26度間,大體沿東西方向,隔開長江流域與嶺南地區,平均海拔3000英尺,有些山峰高達6000英尺。作為山嶺,不算很高大,對商業貿易而言,只是一種障礙,談不上屏障。<ref>Robert Marks(馬立博)著,王玉茹等譯:《虎、米、絲、泥:帝制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頁22-23。</ref>梅關古道連接了嶺南水道自[[北江]]([[韶州]])、[[浈江 (河流)|湞江]]([[雄州 (南汉)|雄州]])到嶺北水道[[贛江]]([[九江]])、[[京杭大運河]]的空白,為水路漕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改變了以往以陸路為主,沿[[騎田嶺]]([[折嶺古道]])北向的舊路。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