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畅春园

增加 14,98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洮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ref>[北京畅春园 .中国园林网,引用日期2017-09-25]</ref>
[[File:畅春园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15750386&di=0cea13bfe3eff2bed9a8545a559cc378&imgtype=0&src=http%3A%2F%2Fp0.meituan.net%2Fhotel%2F7c47a88973b463b46977b04677dae7826871003.jpg 原图链接]]]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中文名称'''
| 畅春园
|'''占地面积'''
| 1200亩左右
|-
| '''地理位置'''
| 北京海淀
| '''所属国家'''
| 中国
|-
| '''占地面积'''
| 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
| '''所属城市''''
| 北京海淀
|-
| '''著名景点'''
| 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
|
|
|}
==目录==
[[File:畅春园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15855234&di=4223062fb3e4fbdc2777252471b5ef3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gtimg.com%2Fbj%2Fpics%2Fhv1%2F212%2F207%2F2310%2F150260747.jpeg 原图链接]]]
*明朝历史
*历史故事
*历史记载
*建筑规模
*现状
*布局
*地形
*文献
==明朝历史==
[[File:畅春园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15958339&di=cb309a58a16f87c5f8fbaa6fbd31c45b&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naic.org.cn%2Fuploadfile%2F2018%2F0124%2F1516762477249285.jpg 原图链接]]]
从明代开始,除了皇家贵戚继续在此大规模修建离宫别苑以外,当时的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也开始营建自己的私家园林。到明代中叶时,北京西郊一带的园林日益增多,渐具规模。在这些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最享盛誉的当数武清侯李伟所建的清华园和著名书画家米万钟所建的勺园。
[[清华园]]又被时人称为“李园”,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园主李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官封武清侯,权顷朝野,炙手可热。因而他的清华园就建造得规模宏伟,堂皇富丽,与其身份十分相符。据《[[春明梦余录]]》、《明水轩日记》等笔记所载,清华园园域十分广阔,方圆达十华里。并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了园林面积的大半。《[[明水轩日记]]》中说:“清华园,前后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可见当时在建园造景时就已经充分利用了当地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园中楼台亭榭一应俱全,登上园中楼台西望,便可将西山秀色饱览无余。园中除了大量从产石名地灵璧、太湖、锦川运来的各种怪石以外,还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万种,“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有柳堤花海之誉。像这样的私家园林,就其规模之大和景物之美而言,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由于兵事连绵,这座名园也随之荒败废弃了。
==历史故事==
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清华园跟今天[[清华大学]]校内的清华园不同)。风雨百年,如今除了残余恩佑寺和恩慕寺两座山门外,畅春园昔日盛况早已杳然无踪。其旧址大致在今北大西墙外,蔚秀园和承泽园以南,西至万泉河路西侧,南至双桥东路一线。在其旧址的西北部建有北京大学二附中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
在与北京大学校园有关的几座古园林中,畅春园是最晚与北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以它的历史和地位而言,却傲视群园。谈历史,追溯源流,畅春园的前身清华园最晚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比勺园还要早;论地位,畅春园是康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园”,而其它几座都是皇亲的“赐园”,等级规格明显低好多;说影响,畅春园在当时和后来的影响也是其它几座园林所无法比及的。康熙修成畅春园以后,此后的雍正和乾隆便以此为基础营建圆明园和清漪(即后来的颐和园)。至乾隆十五年(1750)清漪园建成,便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清漪园]]等庞大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举世无双的庞大宫廷园林。在这100多年的营建史上,康熙皇帝的首创之举十分重要,而畅春园的滥觞之功也自然不能忽视了。 既然畅春园如此重要,那么它的昔日面貌究竟如何呢?而与它相关的历史旧闻又有哪些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海淀一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风水特点说起。
==历史记载==
[[File:畅春园5.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16068361&di=5bb1d1d2e805954f4ad6d270acc6e62d&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naic.org.cn%2Fuploadfile%2F2018%2F0419%2F1524106483917359.jpg 原图链接]]]
自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此后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于圆明园,畅春园[[凝春堂]]一带改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园内居住了四十二年。<ref>[王宋文. "畅春园兴废于何时." 紫禁城 000.003:P.28-34.]</ref>

随着清朝国势转衰,逐渐放弃了对园内建筑的增建和修补,至道光年间,畅春园已趋破败,迫使道光帝将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圆明园绮春园居住。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此后畅春园废址失于保护,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建筑规模==规模畅春园是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启建。根据文献图档估算,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和恩佑寺。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ref>[崔山, 王其亨, and 崔景舒. "康熙时期畅春园平面布局推测及其园景题名解析." 中国园林 5(2019).]</ref>
==现状==
[[File:畅春园6.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16354580&di=8eb33cf418275c3d4049b0606b549537&imgtype=0&src=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70601%2Fdac118f05bc44828b35a191f79f45aa0_th.jpg 原图链接]]]
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大资源中学校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北京修建北四环路时曾发现了园门地基遗址。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于1981年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
至于畅春园的确切面貌,因为迄今尚未见其盛时的全图,所以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知其大端。据《[[日下旧闻考]]》所载,畅春园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由此可见,畅春园当为京城西郊第一座兼有宫廷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从横向来说,畅春园主体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三路建筑各成体系,但又彼此相连。据一位曾目睹过畅春园的官吏说:畅春园“垣高不及丈,苑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也。”从中可以看出畅春园虽为皇家园林,但整体上仍然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畅春园还设有总管大臣、郎中以及总领等官职,用以对畅春园进行管理。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舅祖[[李煦]],就曾做过畅春园总管。 畅春园建成以后,康熙皇帝很喜欢这座园子,为此还专门写有《[[御制畅春园记]]》一文。由于这里“酌泉水而甘”,实在是养颐的胜地。所以除了要举行重大庆典外,康熙皇帝就经常在畅春园内听政,据后人的详细统计,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可见畅春园在康熙朝的重要性。
为了听政之便,康熙皇帝便把附近的园林都先后赏赐给他的儿子们居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在畅春园的北边,修建了“镂云开月”景区,并赏赐给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居住。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即位以后,便在此基础上大肆扩建,遂形成圆明园四十景区,并正式命名为圆明园。乾隆时又在圆明园西边修建了清漪园。至此,清代在北京西郊所建的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就基本形成。它们是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和畅春园与圆明园。由于畅春园建造得最早,又为圣祖玄烨皇帝所建,所以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三山五园”之首。在圆明园成为清帝主要活动场所之后,因畅春园位于圆明圆的南边,故也称其为“前苑”。
==地形==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郊一带正处于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层峦叠嶂,碧水澄澈,青山秀丽,有似江南水乡,塞外绿洲。京城的文人墨客经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了大量称述此地风光之美的诗文。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用“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句来吟颂西郊山水。一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忘情地写下“雁被西风驱谴,人被西山留恋”的佳句。
==文献==
[[File:畅春园8.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16482982&di=67835179d05e1992c63979a0ef9c2ad2&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naic.org.cn%2Fuploadfile%2F2017%2F1014%2F1507950864351478.jpg 原图链接]]]
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描写这一带: 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 十分形象地描写出了这里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婀娜风光。正因为如此,这里就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 远在辽金时代,当时的皇家贵戚就已经在此地修建离宫别院,作为他们游玩息憩之地。在玉泉山下,辽代建有行宫,金代建有离宫[[芙蓉殿]],元代建有昭化寺。

畅春园的确切面貌,因为迄今尚未见其盛时的全图,所以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知其大端。据《日下旧闻考》所载,畅春园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由此可见,畅春园当为京城西郊第一座兼有宫廷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从横向来说,畅春园主体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三路建筑各成体系,但又彼此相连。据一位曾目睹过畅春园的官吏说:畅春园“垣高不及丈,苑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也。”从中可以看出畅春园虽为皇家园林,但整体上仍然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畅春园还设有总管大臣、郎中以及总领等官职,用以对畅春园进行管理。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舅祖李煦,就曾做过畅春园总管。
畅春园建成以后,康熙皇帝很喜欢这座园子,为此还专门写有《御制畅春园记》一文。由于这里“酌泉水而甘”,实在是养颐的胜地。所以除了要举行重大庆典外,康熙皇帝就经常在畅春园内听政,据后人的详细统计,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可见畅春园在康熙朝的重要性。<ref>[北京畅春园 .中国园林网,引用日期2017-09-25]</ref>
==视频==
{{#iDisplay:e03631hfjp4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42,5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