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承天禪寺

增加 3,60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開山祖師廣欽老和尚,福建惠安人,民國十五年於大陸泉州承天寺披剃,苦行念佛而得證悟。三十六年渡海來台,初時居無定所,隨緣來去。後因道風廣被,信眾仰慕甚殷,亟盼隨侍左右,但高山阻隔,拜謁不易,即在清源山坳購地供師,即承天現址。
 
=== 道風廣欽老和尚生平簡介=== 老和尚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誕生於福建省惠安縣黃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無錢娶妻,師四歲,父母將其賣至晉江縣城南門外李家作養子,父李樹,母林菜。師自幼即體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隨母奉佛茹素。稍長,養父母相繼去世,所遺田地,近親覬覦之。師深感世事無常,頓萌出家之念,遂將田地分送近親,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 之方丈上轉下塵老和尚,命師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師。瑞公即命師作外坡職事,如種菜除草等。其後由於特殊因緣,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 ,年已三十有六,方在上瑞下芳法師座下披剃,法 照敬,字廣欽。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民國二十二年,師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時年四十二。具戒歸來,師決志進一步潛修。遂請得上轉下塵老和尚之應允,攜帶簡單衣物及十餘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岩壁石洞為安身之處。師在深山洞中坐禪念佛,米盡糧絕,即以樹薯、野果充飢,山中多猴虎,久之,人獸相處了無畏懼,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師」 雅號乃不脛而走。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卓錫永春普濟寺,聞之,趕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轉下塵老和尚等數人上山探之,方曉師在定中,甚為讚嘆,乃彈指三下,請師出定。 凡茲歲月,已歷一十三載,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師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掛搭於廈門南普陀,住後山石洞禮佛。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師年五十有六,於農曆六月十五日 廈門乘英航號輪船渡海 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等處掛搭,七月初,復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後再往新店吊橋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時亦常往返於台北法華寺,於該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民國三十七年(戊子)春 師於新店街後山壁間鑿石洞,命名廣明岩(今之廣明寺),四十年再於右後方上側大石壁雕「阿彌陀佛」大石像,左下鑿石洞(現廣照寺內天君殿);大佛龕總高二丈六尺,寬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蓮座寬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 開台灣鑿石佛風氣之先。  四十年(辛卯)十一月,師聞土城三峽交界處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獲一大石洞,高兩丈餘,長數丈,深可兩丈。師 夜獨住洞中,洞口朝東,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師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頂有泉,而泉水清澈,飲之甘美可口,神清氣朗。自此師復過隱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始蓋洞外木屋三間,中奉「地藏菩薩」聖像。師留山三年,並於洞頂另蓋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師又上山頂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四十四年(乙未)三月,板橋信眾在北縣土城火 購地供師,即今承天寺所在,該地原係一片竹林,人跡罕到。 等由小徑入林,砍竹約三尺見方,並將砍下之竹編為床榻,上敷細草,趺坐其 ,謂隨眾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間,闢地搭蓋瓦屋一間,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 下欽老和尚 照寺。  四十七年(戊戌)年底,師復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數間。四十九年(庚子)四月,興建大雄寶殿, 為紀念 其大陸 祖庭 ——泉州 ,命名「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聖殿。  五十二年(癸卯),是年師七十二歲,曾應善信之請,往花蓮天祥住數月,協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師當時茅亭禪坐之位),旋應中部弟子請至台中龍井山上之南寮,創建廣龍寺。五十三年(甲辰),師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門,並將茅棚改建鋼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繼於五十四年九月建齋堂及廚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設,於是完成。  承天禪寺 初期之磚瓦房,係匆促建成。時日既久,地基陷落,牆壁龜裂,故於民國六十五年春,開始重建。首先將三聖殿前之女眾寮房,改建成兩層鋼筋水泥樓房。次年秋,開山整地,拆除舊有之三聖殿、齋堂、廚房、大雄寶殿、男眾寮房及方丈室等。六十七年春,於大雄寶殿原址上,建三聖殿與兩層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師堂;於齋堂原址,復建兩層齋堂及廚房。六十八年啟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樓於新大殿右側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樓結構體已近竣工。 民國五十八年,師又於土城鄉公所右後方,創建廣承岩。六十七年,該岩復建華藏塔,其後大雄寶殿、兩廂禪房、地下室、藏經閣、羅漢殿、講堂及上下樓禪房,亦陸續建成, 七十一年 泉州 壬戌)九月,師又派隨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傳聞法師至高雄縣六龜鄉寶來村,創建「妙通寺」。七十三年七月,師移錫該寺,並於七十四年十月傳授 叢林 戒,求戒 四眾弟子 多達數 ,並啟建水陸大法會,廣度眾生,盛況空前。 師起居簡樸,平易謙和,縱年近百齡,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攙,身輕體健,動作敏捷,住則常坐不臥,並時坐於室外,或露天、或廊簷下。食則自七十八歲,改以流質。  七十四 古剎)而命 歲末,師以看承天禪寺之大悲樓建築為 ,急欲返北,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傳悔法師南下,二十六日迎師回承天寺,北部四眾聞訊莫不蜂擁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師召集各分院負重任 弟子及承天寺大眾,一一囑咐,並言圓寂後火化,靈骨分別供於承天寺、廣承岩、妙通寺三處。早齋後即示意欲返妙通寺,眾以師意既堅,不敢強留,即送師南下。師抵妙通寺後,日以繼夜念佛,有時自己親打木魚並囑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師瞻視清澈,定靜安詳,毫無異樣。午後二時左右,忽告眾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之語,並向徒眾頷首莞爾,安坐閉目。少頃,眾見師不動,趨前細察,乃知師已於念佛聲中,安然圓寂。  綜師一生,貧苦孤露,堅毅篤樸,宿慧萌芽,潛修百苦,卒致徹悟。渡海來台,冥陽兩度,禽獸馴歸,更以禪悅代替火食,歷半生歲月,其昭示修行之典範,踐履頭陀苦行之正則,誠堪與古德共讚。惜以眾生福薄,遽爾示寂。惟願不捨悲智,再駕慈航,廣度群迷,導歸淨土,共成無上菩提,不勝馨香禱祝者也。<ref>[https://www.ctbm.org.tw/article_detail/6.htm 廣欽老和尚生平簡介]</ref>  ===入寺須知===● 請先至大殿禮佛
● 穿著宜樸素整潔,不宜暴露、打赤膊。
一九二七年,時廣公年三十六,於泉州承天寺禮上瑞下芳法師披剃出家,法名照敬。即先從最基本之外坡勞役做起,方丈上轉下塵老和尚教他要「吃人家不吃的,做人家 做的,以後你就知!」由於目不識字,又身材瘦小,常常受人欺侮,但師忍辱含垢,決志苦修,操持粗活賤役,無怨無悔。幾年下來,終於由「忍辱 宜大聲談話 利他」的苦 喊叫或播放流 功德中,心胸逐漸寬 歌曲及收聽各類 ,慢慢擺脫人我的限囿,離「我相」的一切顛倒煩惱,身心漸定。有一天,在鼓山寺的佛七當中,得証念佛三昧。後登泉州城北清源山碧霄岩潛修, 播;亦 料誤入虎洞,而老虎並不傷害他,第二天反攜來多隻小老虎在旁跳躍玩耍,狀極愉悅,這乃「以心動心」,行者清淨的慈悲心,亦能感 宜做任何團康活 獸性,猛獸竟成了護法,山下居民遂稱師為「伏虎和尚」
● 不宜躺臥、跑跳或運動;如有孩童隨行,請教導他們不要奔跑、嬉戲或喧嘩。
民國三十六年,師渡海來台。頭幾年,僅兩套衣褲隨身。一早就到各個寺院,早課前到 ● 不宜食用含有魚、肉 晚課完走,休息時在樹下 路邊即可,人家亦不知師曾來過,幾乎台灣所有的寺都去過。四十四年春,板橋信徒合購本寺現址 蒜等葷腥成份 土地供師,問師要不要買更廣闊一些?師曰:「這樣就夠了。」師不注重寺之外觀,有多少錢便蓋多少,十幾年後,山坡地基陷落,磚牆瓦頂破損龜裂,於是信徒們發起重建,師曰:「信徒們發心要建,就讓他們建,我沒有掛礙,我不會高興,也不會嫌煩。」至七十二年,重建完工的承天禪寺煥然一新,靈山峻宇,超群逸倫,眾人交口稱讚,但師曰:「我每一樣都沒有,但一切都很自然,做事都沒化緣,自己也想不到,不要的才會有,才會自然,這是無色相的。」「這承天寺也不是我的,如果是,我就成了守廟的廟公了。」「這承天寺蓋好也好,不蓋好也好,我也是這樣,想走就走 食物或煙、酒、檳榔、毒品等
師似遠承唐代以前初期中國禪師之風範,於自度期間,山林樹下、岩洞溪旁,可以獨坐經年;度人之時,遠地信眾皆望風歸仰,來人益多,吵雜喧鬧,他仍氣定神閒,方便接引,隨緣應對,動靜無掛礙。駐錫本寺三十年間,起居簡樸,不著名聞利養,雖受眾人禮拜,仍謙卑自牧,不露鋒芒,師曾曰:「我每日向阿彌陀佛懺悔。」年至七十多高齡時,仍親自清洗衣物,不勞旁人。其言傳身教,眾人信服,遂形成本寺福慧雙修之道風,寺眾每人皆領有職事,一邊做事一邊念佛。 師曰:「我出家後,人家都瞧 宜勸募 欺侮我,而我認為這是最好的境界,這些境界盡量來!」故說修苦行是藉 販賣 種事境來磨鍊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鍊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做不動而硬去做 類物品 故意不吃、不睡才叫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修苦行,在苦中才能開啟智慧。因此,來本寺出家者,不論其學歷、身分,一律從出外坡雜役做起,藉著躬行勞務,與眾人合作共事互動,於是非順逆境中,好好調理自己,按耐這個心,改脾氣、破無明。故本寺住眾修行看起來好像只做事、念佛,不講經說法,又極少向外大事 羅舉辦活動,實乃服膺廣公之教誨——弘法度眾生是在自心中度,不是口頭言語上度,須先除去自己的習氣 無明煩惱,再以自己的德行來感化他人,但住一處,即可隨緣度眾生。常來本寺之信眾,見出家眾做事,亦隨喜 心寺裡的 種工作,不論在社會的身分地位如何,照樣能下心參與打掃 類廣告 搬重、劈柴、撿菜、除草等雜務。一山緇素二眾,皆追隨著廣公的足跡,走在修行正道上,邁向解脫之淨土 傳單
● 佛寺非公園、遊樂場所,與異性朋友來此,行為舉止應莊重自愛。
是以偈曰: 承教做事念佛開發自心福慧天然三學圓滿隨處感化含靈<ref>[https://www.ctbm.org.tw/about/2.htm 承天禪 不宜帶貓、狗等寵物入 道風]</ref>
● 為避免影響他人禮佛、誦經,各殿堂內禁止攝影。課誦當中的區域亦不得攝影。
8,2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