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次污染

增加 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二次污染'''( 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   碳氢化合物(HC)和 氮氧化物(NOx)等   [[ 一次污染物 ]] ,在 [[ 阳光 ]] 的作用下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 臭氧(O3)、 醛、 酮、酸、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 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 烟雾污染现象叫做 [[ 光化学烟雾 ]]
==产生过程==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   [[ 加利福尼亚州 ]] 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1951年A.J.哈根最先指出臭氧(O3)是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空气的混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以后F. W. 温特发现臭氧与   不饱和烃(如汽车废气中的烃类)的化学反应产物跟洛杉矶烟雾有相同的伤害效应。形成臭氧的活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放的 [[ 尾气 ]] 。 
通过对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模拟实验,已经初步明确在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方面主要有以下过程:
 1、 污染 [[ 空气 ]] 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 2、碳氢化合物被HO、O等 [[ 自由基 ]] [[ 臭氧 ]] 氧化,导致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 
3、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的生成。
 
光化学反应中生成的臭氧、醛、酮、醇、PAN等统称为 光化学氧化剂,以臭氧为代表,所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是臭氧浓度的升高。
 
==毒性==
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但是对 [[ 动物 ]] [[ 植物 ]] 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PAN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 染物。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 [[ 时间 ]] 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臭氧、PAN等还能造成 [[ 橡胶 ]] 制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并损害油漆涂料、纺织纤维和塑料制品等。 
==区别==
==一次污染物==
 又称“ 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进入 [[ 环境 ]] 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质。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一次污染物造成的,其来源清楚,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次污染物==
 也称“ 次生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化特征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通常比一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如水体中无机汞化合物通过微生物作用,可转变为更有毒的甲基汞化合物,进入人体易被吸收,不易降解,排泄很慢,容易在脑中积累。大气中的 [[ 二氧化硫 ]] [[ 水蒸气 ]] 可氧化为硫酸,进而生成   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强10倍。
723,4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