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信访

增加 18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信访'''(xìn fǎng,complaint letter and visit)是指 [[ 公民 ]] [[ 法人 ]] 或者其它 [[ 组织 ]] 采用 [[ 书信 ]] [[ 电子邮件 ]] [[ 传真 ]] [[ 电话 ]] [[ 走访 ]] 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信访方式==
 
===办转信===
[[ 国务 院1996 院]]1996 年《信访条例》规定了办理信访的总的原则是"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 。2005年新《信访条例》又强调"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其中分级负责、属地或归口办理就产生了一个信访机关是以办信为主还是以转信为主的问题。 [[ 国家信访局 ]] 局长周占顺2003年指出,群众信访问题,"80“80%以上是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 分级负责" 意味着,除基层之外,上级信访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下转信而不是办信。 各省市自治区《信访条例》都对人大、政府、 [[ 法院 ]] [[ 检察院 ]] 的具体信访职能作出了具体规定,最完备的一个归口管理的规定是 [[ 中共中央办公厅 ]] 《信访问题归口分工处理办法》(中共中央办公厅〔1991年〕19号通知),其中对党纪、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监察等三十五个方面的信访职责作出了规定。 
上级工作以转信为主,这些信访转到基层,基层无法再转,无口可归,有的地方就形成一个以党政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工作格局。
" 分级负责" " 属地管理" " 归口办理" ,最终落实在地方党政领导人身上,专门的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则负责信访 [[ 信息 ]] 上下左右的转送。正是这一点引起了" 信访部门是二邮局" " 信访制度是典型的人治" 的诟病。新《信访条例》赋予信访部门更多的协调、督办权,但其以转信为主的功能不会改变。 
===走访===
 新《 [[ 信访条例 ]] 》列举了信访的形式为" 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 ,并处处透出不鼓励" 走访" ,而鼓励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狭义" 信访" 的信息。但是,实际中人们一提到" 上访" ,想到的却总是千里迢迢的" 走访" ,要求各级政府要" 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 ,尤其是要" 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 。如果这个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人们真的就会在家里坐在电脑前" 上访" ,不用到政府门口、到 [[ 北京 ]] 、到 [[ 天安门 ]] 上访了吗? 实际上,许多上访者之所以选择" 走访" ,尤其是" 集体走访" " 重复走访" ,并非是他们不了解信访部门的联系方式,也并非是他们缺乏通信手段,不会上网,其中的奥妙,无非是在政府对游行、示威严格管制的情形下," 走访" 尤其是" 集体上访" 不过是 [[ 民众 ]] 以上访名义进行的游行示威,一种公开施加压力的手段。其他非走访的" 信访" ,最多只能传递信息,而不能施加压力。没有附加压力的信息,其重要性、紧迫性只会排在附加压力信息之后。 == 视频接访工作== 2014年年5月,最高法院制定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远程视频接访规则》,指导全国法院开展 [[ 远程视频 ]] 接访工作。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申诉信访人员可以在申诉信访案件的一审法院或者申诉信访人员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接访的方式向 [[ 最高人民法院 ]] 表达诉求。
789,0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