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泗水县

增加 22,0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地理位置 || 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东北部 || 行政区划代码 || 370831
|-
|地区生产总值||182.36亿元(2017年)|| || ||
|}
 
== 行政区划 ==
 
'''区划沿革'''
 
唐代,泗水境域较大。东以龟山、蒙山为界,与费县毗邻;西以梁公林为界,与曲阜县相连;南以尼山为界,与邹县接壤;北以梁父山、徂徕山为界,与乾封县相接;东北与新泰县以新甫山(宫山)为界;西北与龚丘县相连。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65公里。
 
明代永乐初年,割泗水县徂徕山以南十八个堡,划归泰安州;尼丘山一带分别划归邹县、曲阜县。泗水县编户为二十四里,后增为二十五里,又并为十七里,再易为十六里。
 
清代,编户改里为社,全县共十四社:坊廓社、尚舒社、汉北社、林泉社、汉东社、曲北社、泗北社、泗南社、曲南社、临东社、临西社、中册社、柘沟社、白沟社。共368个自然村。
 
民国二年(1913年),泗水县辖5个乡:仁安乡(驻苗馆)、义安乡(驻卞桥)、礼安乡(驻西岩店)、智安乡(驻孙徐)、信安乡(驻中册)。
 
民国十五年(1926年),泗水县划为5个清乡区,区下设段,段下设村。全县共519村。
 
民国十七年(1928年)秋,全县划为10个区,辖76个乡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县政府将全县划为柘沟、颜庙、孙徐、张庄、南百顶、星村、卞桥7个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泗水县划为凤仙(柘沟以东)、峻河(柘沟以西)、尧山、泉林4个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日伪将原7个区改为10个区,75个乡镇,75个联保,136保,3914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伪将全县划为62个乡镇,75联保,172保,1535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全县划为城区、苗馆、戈山、张庄、百顶、卞桥、柘沟、孙徐8个区。
 
1946年,泗水县西南部戈山以南39个村庄划归曲阜县二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国民党军队重占泗水后,全县划为4个督导区(后撤销),16个乡镇(城关镇、西岩店镇、颜庙乡、柘沟镇、乔家村乡、中册镇、西高乡、星村镇、仲都乡、安德乡、历山镇、大厂乡、张庄镇、林泉乡、苗馆乡、卞桥镇),175保。
 
1948年6月,泗河以北、中册以西75个村庄划归曲阜县;8月,复归泗水县。
 
1949年建国后,将兰沃村以南邹县的小河,南三教、北三教、夫子洞等34个村划归泗水县三区;全县划为城关、苗馆、戈山、张庄、百顶、卞桥、柘沟、孙徐、黄沟、中册10个区,区下设联防。
 
1951年,土地改革结束后联防撤销,全县划为10个区,86个乡。
 
1952年6月,合并为8个区、1个镇(区级),82个乡。
 
1956年,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个镇、32个乡。
 
1958年3月,合并为2个镇、28个乡;9月,撤销乡镇建制,全县设9个人民公社:城关(红旗)公社、金庄(火箭)公社、苗馆(东风)公社、中册(曙光)公社、泉林(人民)公社、星村(宏伟)公社、柘沟公社、圣水峪(卫星)公社、张庄(五星)公社。
 
1959年,因修华村水库,将新泰县的华村、石埝、两泉沟、小辛庄、东枣山峪、西枣山峪、尧山、西头、莲花峪、土门、长青庄、尹家楼、马家峪、上峪、下峪15个自然村划归泗水县。
 
1960年,金庄公社并入城关公社,全县辖8个公社,公社下设工作片。
 
1961年6月,撤销8个人民公社,设立1个镇、8个区,镇、区下辖35个小公社。
 
1962年4月,撤销镇、区和小公社,全县划为城关、金庄、圣水峪、张庄、泉林、历山、苗馆、星村、高峪、中册、柘沟、杨柳12个公社,公社下设工作片。
1964年,因修尼山水库,将夫子洞、周家庄划归曲阜县。
 
1971年8月,工作片调整为管理区,全县划为76个管理区。
 
1981年12月,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
 
1984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全县划为11个区,4个镇、37个乡,589个行政村。
 
1986年2月,撤销区建制,全县合并为泗水、泉林、星村、柘沟4个镇,金庄、圣水峪、泗张、南陈村、马家庄、苗馆、踅庄、大黄沟、高峪、中册、杨柳11个乡。
 
1995年5月,撤销杨柳乡,设立杨柳镇;撤销中册乡,设立中册镇。12月,撤销金庄乡,设立金庄镇;撤销苗馆乡,设立苗馆镇。
 
2000年12月,撤销马家庄乡,并入泉林镇;撤销踅庄乡,并入苗馆镇;撤销泗张乡、南陈村乡,合并设立泗张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泗张乡人民政府驻地。
 
2004年1月,撤销泗水镇,以原泗水镇的行政区域设立泗河街道和济河街道。将原泗水镇的鲍东庄、鲍王庄、徐家楼、大鲍、小鲍等35个村(居)划归泗河街道管辖,办事处驻原泗水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原泗水镇的孙家庄、高家庄、华兴街、韩家庄、何家庄等43个村(居)划归济河街道管辖,办事处驻泗城光明路南首左侧。
 
2008年6月,泗河街道的房家楼、东音义、西音义、南临泗、乔家、水泉、玉前、玉后8个行政村以及济河街道的涝家庄、西王庄、丁家寨、马家坡、南玉沟、代家庄6个行政村划归金庄镇。
 
2010年6月,撤销高峪乡,设立高峪镇;撤销圣水峪乡,设立圣水峪镇。
 
2015年12月,撤销大黄沟乡,设立华村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泗水县辖2个街道、11个镇,29个社区、568个行政村。 县人民政府驻泗河街道泉兴路。
 
{|class=wikitable width=80%
|-style="background:#009966; color:#fff;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
| 行政区划代码街道、镇 || 行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 || 所辖社区、行政村
|-
| 370831001泗河街道 || 28.94 || 榆树园街社区、考棚街社区、仲子街社区、清真寺街社区、东关街社区、南关街社区、玉皇庙街社区、火神庙街社区、西关街社区、石桥街社区、幸福村社区、杨家庄社区、圣源湖社区、舜发社区、古城社区、金泉社区、东洼村、西洼村、鲍王庄村、鲍东庄村、大鲍村、小鲍村、徐家楼村、穆家庄村、东立石村、西立石村、西曲泗村、中曲泗村、东曲泗村、西涧沟村、东涧沟村
|-
| 370831002济河街道 || 72.40 || 孙家庄社区、华兴街社区、韩家庄社区、礼泉社区、何家庄社区、汤家庄社区、高家庄社区、新兴社区、金裕社区、滨河社区、光明社区、龙城社区、盛泉社区、东高村、西高村、凤凰岭村、长山庄村、潘庄村、于庄村、党家庙村、南尚舒村、北尚舒村、鲁舒村、北彭家庄村、南彭家庄村、罗家湾村、樊家庄村、大沟崖村、任家庄村、石佛庄村、龙湾套村、白仲泉村、北孙徐村、五里庙村、尖山村、小山前村、半截楼村、卧牛庄村、沙胡同村、夹山头村、东王家庄村、张家寨村
|-
| 370831101泉林镇 || 111.83 || 卞桥一村、卞桥二村、卞桥三村、卞桥四村、柳河峪村、李家庙村、泗源村、王阜庄村、石漏村、马泉庄村、李家寨村、荀家岭村、辛庄村、余粮庄村、曹家庄村、东张庄村、安乐庄村、马泉村、三合庄村、泉林村、潘坡村、安久庄村、石缝泉村、南铺子村、马家村、白庙坡村、蒋家村、花园村、聂家村、温尤庄村、中尤家庄村、后尤家庄村、青龙庄村、葛家庄村、南贺庄村、西贺庄村、北贺庄村、义和庄村、龙汪崖村、东城庄村、西城庄村、李家庄村、韩家村、历山东村、历山西村、马连庄村、马家庄村、石旺村、南石匣村、北石匣村、西泽沟铺村、附马井村、东泽沟村、西泽沟村、南泽沟村、北泽沟村、御驾道村、孟家庄村、东泽沟铺村、临湖庄村、香乐庄村、灰泉庄村、两泉庄村、东贺庄村、七家庄村
|-
| 370831102星村镇 || 96.33 || 星村一村、星村二村、星村三村、星村四村、南陈家庄村、北苗馆村、辛安庄村、梁家庄村、富官庄村、东仲家庄村、双泉庄村、大辛庄村、黄路庄村、岳陵村、徐家村、林泉东村、林泉西村、姜家村、大李家庄村、蒲山庄村、黑泥沟村、张家庙村、双凤庄村、云头山村、贺家塘村、鲍家庄村、后河西村、中河西村、前河西村、北陈家庄村、侯家寨村、前六安庄村、后六安庄村、小于家庄村、大于家庄村、左家庄村、五道岭村、东侯家庄村、杨庄村、南百顶南村、南百顶北村、南百顶西村、南百顶东村、北关
|-
| 370831103柘沟镇|| 65.76 || 柘沟一村、柘沟二村、柘沟三村、柘沟四村、柘沟五村、柘沟六村、柘沟七村、朱家村、李家村、西马庄村、东马庄村、洛里庄村、岔河村、陈家庄村、黄土崖村、王坟庄村、道士庄村、西赵庄村、曾家庄村、杨家岭村、凤仙庄村、郭家岭村、苗家庄村、西徐庄村、宋家河村、滕家洼村、尚庄村、姜家庄村、圣府岭村、西大厂村、魏庄南村、魏庄北村、邵家庄村
|-
| 370831104金庄镇 || 99.70 || 金庄村、洼里村、尹家城村、黑砚滩村、小葫芦套村、大葫芦套村、西辛庄村、夹谷山村、马头山村、西岩店村、官园村、孟家村、北曹家庄村、南曹家庄村、宁家岭村、卞家庄村、三角湾村、晋家庄村、高家岭村、西戈山村、南戈山村、北戈山村、东戈山村、大泉村、娄家桥村、上芦城村、下芦城村、中芦城村、西芦城村、北芦城村、押山庄村、乔家洼村、立山崆村、立山庄村、西峪村、中峪村、盛梁峪村、永兴庄村、水泉庄村、东乔家村、北玉沟前村、北玉沟后村、南临泗村、西音义村、东音义村、房家楼村、涝家庄村、南玉沟村、马家坡村、代家庄村、西王家庄村、丁家寨村
|-
| 370831105苗馆镇 || 111.92 || 苗馆村、郭庄村、后王庄村、孔家铺村、黄阴集村、何家洼村、邵家村、蒋家河村、后寨村、东岩店村、赵家村、剩粮庄村、石埠庄村、马家井村、李家坡村、二十里铺村、万兴庄村、前李家庄村、后李家庄村、西故安村、黄家岭村、龙虎庄村、东故安村、石佛峪村、邓家庄村、河西庄村、松山村、小王家庄村、石龙岗村、峙山庄村、大王家庄村、小李家庄村、米山庄村、肖家庄村、东鲸庄村、东黄土崖村、西黄土崖村、夹平村、刘庄村、查山峪村、安驾峪村、踅庄村、山合寨村、卞古村、毛山村、张峪村、南纪埠村、龙云岗村、北纪埠村、三山口村、隈泉庄村、桃花庄村、上岩庄村、苏家庄村、响泉村、侯家庄村、东独角村、西独角村、朱家庄村、简家庄村、冯福庄村、刘家庄村、陈家岭村
|-
| 370831106中册镇 || 67.84 || 故县村、中册一村、中册二村、中册三村、中册四村、东杨庄村、中杨庄村、西杨庄村、申家庄村、李家峪村、小张家庄村、西侯家庄村、蒋家岭村、丁庄村、黄土庄村、胡家庄村、狂家庄村、石桥村、宋家庄村、柘东庄村、大泉庄村、丰后庄村、丰前庄村、北临泗一村、北临泗二村、北临泗三村、北临泗四村、龙门山庄村、鹅湾村、大张家庄村、徐家庄村、王家岭村、赵家庄村、中陈庄村、小李白庄村、大李白西村、大李白东村
|-
| 370831107杨柳镇 ||57.15 || 小厂村、孔家村、东朱家村、西朱家村、西张家庄村、大白沟村、小白沟村、小颜庙村、郝家村、杨柳村、家沟园村、大颜庙村、中里仁村、西里仁村、东里仁村、吴家庄村、于家泉村、西柳庄村、山河东村、山河西村、仓上村、乔家村、东琴柏村、前琴柏村、后琴柏村、田家庄村、许家庄村、相公店村、谷家庄村、郭家庄村、郭家铺村、老官庄村、张刘庄村、潘家庄村、小辛庄村、小岭村、大岭村、周家庄村、滕家庄村、河套园村、岳家岭村、楚夏寺村、夏李庄村、老泉村
|-
| 370831108泗张镇 || 139.46 || 张庄村、牛庄村、方家庄村、付山庄村、南曾家庄村、大瓜沟村、东蒲玉河村、西蒲玉河村、石龙咀村、桃花岗村、黑山沟村、入云山村、元卜村、尚家庄村、李家桥村、邢家庄村、前袁庄村、后袁庄村、汉舒村、小山庄村、马家岭村、王家口村、王家庄村、苏家村、大汪村、峨峪村、罗家庄村、青界村、石泉庄村、茂石沟村、苇子沟村、东丰岭村、王府岭村、刘家岭村、东焦坡村、西焦坡村、仲家泉村、兑峪村、八抬轿村、杨园村、司家庄村、上焦坡村、高庄村、南陈村、大厂村、天齐庙村、普峪口村、太平庄村、北陈村、梅鹿庄村、仲家庄村、三岔河村、罗汉沟村、查山前村、大周家峪村、小周家峪村、耿家庄村、黄家峪村、石门庄村、外庄村、香山后村、王法峪村、大宋家沟村、小宋家沟村、大宋家沟村
|-
| 370831109圣水峪镇 || 133.07 || 东圣水峪村、西圣水峪村、毛沃村、南尧湾村、北尧湾村、东仲都村、西仲都村、南仲都村、大峪口村、房家庄村、南孙徐村、卢家岭村、小河村、兰沃村、官庄村、八士庄村、南三教湾村、北三教湾村、南东野村、北东野村、东卸甲河村、西卸甲河村、金家庄村、小北山村、救驾庄村、连家庄村、于家庄村、鹿鸣厂村、营里村、芦沟村、庠厂村、王家沟村、涝沃村、椿树沟村、西河村、皇城村、土洞村、蒋家庄村、冯家庄村、孙庄村、土门村、前等齐村、后等齐村、中心寨村、石砬村、黄山庄村、响水河村、申家沟村、钓鱼台村、前峪村、张家峪村、肖家峪村、石汪崖村、小城子村、大城子村、露金沟村、安德村、过驾峪村、黄家庄村、吉沃村
|-
| 370831110高峪镇 || 82.89 || 高峪村、崔家庄村、亮庄村、西余粮村、北剩粮村、北白石村、南白石村、寺台村、流虹庄村、官庄村、贺庄村、却庄村、北丑村、东丑村、西丑村、南丑村、马庄村、于家馆村、前侯家庄村、后侯家庄村、刘家洼村、马家峪村、杨家桥村、尹家楼村、长青庄村、尧山村、西头村、土门庄村、尧前庄村、莲花峪村、上下峪村
|-
| 370831111华村镇 || 50.77 || 大黄沟村、凤凰庄村、邢家屋村、东陈家庄村、百家旺村、两泉沟村、石埨村(石坌村)、演马坡村、小黄沟村、东庄村、北庄村、南庄村、东崇义村、西崇义村、南崇义村、利新庄村、城子顶村、南华村、西华村、东枣山峪村、西枣山峪村、东北华村
|}
 
== 建制沿革 ==
 
五帝时期,泗水为穷桑地,隶属于曲阜,为古都之近畿。自颛顼称帝,历尧、舜、禹,至汤伐卞,泗水之域先后为幕国(蔑国)、崇国、卞明国之地。
夏朝,泗水仍为卞明国,隶属徐州。
 
商朝前期,泗境仍为卞明国地,后期并入奄国。
 
西周,泗水之域隶属鲁国,为卞邑、郚邑、蔑邑(姑蔑)、桃邑。东周前期,泗境仍属鲁国。至战国末期,泗地归属不定。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8年)楚灭鲁,泗地归楚国。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灭楚,泗地属秦国。
 
秦代,泗水地域属薛郡鲁县。
 
西汉时期,在泗境卞邑置卞县,隶属鲁国;在郚邑置郚乡县,隶属东海郡。
 
东汉时期,郚乡县废,入卞县,隶属豫州鲁国。
 
三国魏,泗境仍为卞县,隶属豫州鲁郡。
 
西晋前期,卞县仍隶属鲁郡;惠帝末年,晋乱,卞县废。
 
东晋,泗境先隶属鲁郡鲁县。咸和二年(327年)起,泗地先后归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秦。太和元年(366年),陷于燕。宁康元年(373年),陷于秦。
 
南朝宋初,卞县废。泰始二年(466年)复置卞县,属兖州(后改属徐州)鲁郡。因兖州刺史毕敬众降魏,其后,所属忽宋忽魏。至宋末梁初常属北魏。
 
北魏,县境西部为汶阳县(治所在今中册镇故县村),东部为弁县(“弁”通“卞”),均属兖州鲁郡。北齐、北周,鲁郡改为任城郡,弁、汶阳属之。
 
隋开皇四年(584年),汶阳县并入鲁县,鲁县改称汶阳县,属兖州。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汶阳县东部区域置泗水县(因泗水发源于境内而得名),属兖州;汶阳县更名曲阜县。【一说,开皇十一年(591年)卞县更名为泗水县,县治卞城;十六年(596年)汶阳县东部划归泗水县,县治迁至虚朾(今泗水县城)】大业二年(606年),兖州改为鲁州;次年,废鲁州,设鲁郡,泗水县属之。
 
唐代,泗水县属河南道兖州鲁郡。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泗水县属京东路兖州;熙宁七年(1074年),京东路分为东西两路,泗水县属京东西路兖州;政和八年(1118年),兖州升为袭庆府,复置鲁郡,泗水县属京东西路袭庆府鲁郡。
 
金代,为山东西路兖州所辖。
 
元代,属济宁路兖州,至元二年(1265年)泗水县并入曲阜。至元三年(1266年)春,因治理不便,置锦川县,县治音义(位于泗城以西八里);同年冬,废锦川县,复置泗水县,县治位于原县城,仍隶属兖州。
 
明代洪武初年,泗水县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府兖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降为济宁州,兖州升为府,泗水县属兖州府。清代仍属兖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建立,泗水县衙改称泗水县公署,知县改称县知事。
 
民国二年(1913年),裁撤州、府,改省、道、县三级制,泗水县属山东省岱南道。
 
民国三年(1914年),为济宁道所辖。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除道制,泗水县直属山东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泗水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泗水县建制沿革'''
 
{|class=wikitable width=80%
|-style="background:#009966; color:#fff;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 国民党政权 || 日伪政权 || 人民政权
|-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济南,泗水县长撤离县城去胶东,以联络抗日为名逃匿无踪。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侵占泗水县后,国民党成立游击泗水县政府,驻地位于今星村镇大李家庄。县政府无定址,流动于县境内外。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末,国民党游击泗水县政权宣告结束。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山东省政府先后委任多人为泗水县长。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军侵占泗水县城。5月,成立伪县公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伪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泗水县改属伪山东省兖济道。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八路军解放泗水县城,日伪县政府溃散;不久八路军撤离,日军及日伪县长重返县城。8月,抗战胜利,日伪政权解体。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中共成立抗日民主政权,泗境属曲泗宁中心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以滋临公路为界,划为两个县:公路以南为邹东县,以北为泰泗宁中心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撤消曲泗宁中心县,建立泗水中心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泗水、曲阜合并为曲泗县。10月,泗河以北属泰泗宁中心县(后改泰宁县),属鲁中区泰山专署;泗河以南属邹泗滕边县(后改邹东县),属鲁南区尼山专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于泗水北境建立泗北办事处(县级),属鲁南区第一行署;10月撤销。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在泰安、泗水、宁阳县边区设立泰泗宁县,属鲁中行政区第三专区。
|}
 
'''抗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泗水县建制沿革'''
 
{|class=wikitable width=80%
|-style="background:#009966; color:#fff; font-weight:bold; text-align:center;"
| 国民党政权 || 人民政权
|-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占据泗水县城。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复设泗水县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占泗水县城。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畏于解放军兵临城下,泗水县长西逃兖州,泗水县政府解体。
||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撤销泰泗宁县,其辖区一部分划归泗水县,其他分别划入泰安、宁阳和曲阜;建立曲(阜)泗(水)县,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销曲泗县,分设泗水县和曲阜县。泗水县仍属鲁南第一专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设立曲泗邹县;11月,撤销曲泗邹县,设立曲泗县, 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泗水解放,撤销曲泗县,其所辖泗水北部的三个区仍划归泗水县,泗水县属鲁南第一专区;8月,鲁南第一专区改称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第四专区改称尼山专区,泗水县属之。
|}
 
* 1950年5月,属泰安专区。
* 1956年2月,泗水县划归济宁专区。
* 1983年8月,泗水县划归泰安地区。
* 1985年3月,泗水县划归济宁市。
waters
26,1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