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胡漢民

增加 2,530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胡漢民'''({{bd|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catIdx=H胡}}),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廣東番禺人,…”
'''胡漢民'''({{bd|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catIdx=H胡}}),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廣東]][[番禺]]人, [[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黨前期右派<ref>中共黨史將胡漢民劃為“右派”,但國民黨方面有人則認爲中共對國民黨進行“左派”“右派”一類劃分的做法是從鮑儸廷那裏學來的對國民黨進行分化的策略。</ref>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胡汉民二十一歲中[[舉人]],[[1902年]]留學[[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評議部議員,《[[民報]]》編輯。[[1907年]]至[[1910年]]間,多次參加武裝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後任[[廣東]]都督、南京臨時政府秘書長。[[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於[[1914年]]隨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1917年]]至[[1921年]]隨孫中山在廣東活動,先後任交通部長,總參議等職。

[[1924年]][[1月]],在國民黨第一次在[[廣州]]召开,胡被[[孫中山]]任命为五人大會主席團之一,并獲選中央執行委員,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这次大会确定了孙中山联合[[苏俄]]和[[中共]]、依靠农工的政策。同年[[9月]],孫中山離廣州到[[韶關]],胡任代行大元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人是[[汪精衛]]、胡漢民和[[廖仲愷]]。同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和处理廖案。在审理廖案过程中,作为国民党右派领袖的胡汉民被认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后被派往苏联考察。

[[1927年]],[[寧漢分裂]]時,胡支持蔣介石,主持南京工作,参与反共清党,后任立法院院長等职。[[1931年]],與蔣介石因約法之爭,2月被蔣介石軟禁。後至廣州,成為南方實力派領袖,持抗日、剿共、反蔣三大政治主張,并将蒋介石称为“新军阀”。[[1935年]]6月,胡漢民赴歐考察,停止了對蔣介石的攻訐。[[1935年]]12月,尚在法國的胡漢民被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1936年]]1月,自歐洲返國,留在廣州。1936年5月12日,在廣州因[[脑溢血]]病逝。

在民国的大部分时间里,广州市的[[北京路]]被称作“汉民路”,以纪念胡汉民。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