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獬豸

增加 12,693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File:獬豸1.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358317888&di=4ab94b7b6a22bafe29b0cc04b2a4dfb8&imgtype=0&src=http%3A%2F%2Fimg.yxad.cn%2Fimages%2F20181027%2F44072cea982847b5ba6814849b31d125.jpeg 原图链接]]]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ref>[《长株潭报》:拍微电影亮形象点击率超两千 .株洲市石峰区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6-07]</ref>
==目录==
*历史起源
*历史记载
*外貌形态
*神兽寓意
*后世影响
{| class="wikitable" style="color:black;"
|-
| '''中文名'''
| 獬豸
| '''拼 音'''
| xiè zhì
|-
| '''外文名'''
| haetae
| '''俗 称'''
| 独角兽
|-
|
|
| '''属 性'''
| 中国古代神兽
|}
==历史起源==
[[File:獬豸2.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358423638&di=09a5eef889f3b7893c76582bf339ff6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3.artron.net%2Fauction%2F2011%2Fart000396%2Fd%2Fart0003960599.jpg 原图链接]]]
祖先在创构“法”字上,其渊源颇具智慧和神话色彩。“法”字古金文为“灋fǎ”。《[[字源]]》(约斋著,上海书店1986年版)用溯源法解释了古人构造“灋fǎ”字的良苦用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灋fǎ,这字从廌去,以代表判断曲直的法律;又从水,是比喻其平如水,省廌写作法”。《[[说文解字]]》释为“灋fǎ,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先生看来,“灋fǎ”字的造字构意,源出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这种以角触断罪的方法,被古人用“会意”的方法放进了“灋”字的构形之中。可见,这个“灋fǎ”字造得很有深意,一是公平裁判、明断曲直,乃是我国古代先哲赋予“灋”字的基本涵义;二是“灋fǎ”或许代表了人民心底的向往:“灋fǎ”应该对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应该坚决除去。

繁体“灋fǎ”中的“廌”(读寨音)是一种神兽,其形似麒麟,青毛独角,体态刚健,极有灵性。“廌”有三名:一曰獬豸(谢志音);二曰独角兽;三曰神羊。各种史籍都指出,獬豸是一种能辨曲直的神兽。汉代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ze音责,咬、啃的意思)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能别曲直,见到有人相斗,它会用犀利之角触去理曲之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挑起是非的一方。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用獬豸治狱的传说:獬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皋陶决狱明白,执法公正。遇到曲直难断的情况,便放出独角神羊,依据獬豸是否顶触来判定是否有罪。

曾在古颍州做过太守的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艾子杂说]]》中讲了“獬豸辨好”的寓言故事。一次,齐宣王问艾子道:“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熟悉吗?”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是有一种猛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艾子停了停接着感慨的说:“如果今天朝廷里还有这种猛兽的话,我想它不用再寻找其它的食物了!”这就将獬豸的能辨是非,引申到了官场,以官员为审视监督的对象。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不用再寻找其它的食物,讽刺当时的官场奸臣和贪官太多了。

后来,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隐去,简化为“法”,然而它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獬豸在我国古代法制监督史上仍有着非凡的涵义。由于獬豸是“法”的化身这一特性,从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当成监察、审计和司法官员廉明正直、执法公正的象征,在各种场合被经常使用并作为监察御史和司法官员等的重要标志。春秋战国时,楚王仿照獬豸的形象制成衣冠。秦朝时正式赐给御史作为饰志,后遂称“獬豸冠”。据古文献记载:“侍御史冠獬豸冠”(《[[秦会要订补]]》卷十四)。“法冠,一名獬豸冠,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隋书·礼仪志·七]]》)。汉朝时,廷尉、御吏等都带獬豸冠。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庾信《[[正旦上司宪府]]》诗中就有“苍鹰下狱吏,獬豸饰刑官”的句子。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送韦侍御先归京》诗中有“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的描述。
==历史记载==
[[File:獬豸3.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358491096&di=e16249a608fb9c58d2c54684600b0cf7&imgtype=0&src=http%3A%2F%2Fhbimg.b0.upaiyun.com%2F6cfd2d28052d668e8898711d6107edf2a0832915d1c6-kxbnCx_fw658 原图链接]]]
“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见《异物志》。

《后汉书·舆服志下》:“獬豸,神羊,能辨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后亦用以指执法者。

獬豸冠:古代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执法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明赵震元《为袁石寓(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靖两河以安天下,画熊兆獬豸之祥;冠八枢而奠中原,夹鹿犬麒麟之瑞。”
明十三陵神道旁的动物石像当中,就有獬豸的身影。
==外貌形态==
獬豸,(xiè zhi;豸字同猘)又称任法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相传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治狱以獬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称“獬豸冠”。獬豸是有着羊的身体、麒麟外观的瑞兽,拥有分辨正与不正的神秘力量,而不正者则会遭受惩罚,后世也因此将其画像融入判官的官服之中。人们经常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它的角却没有神奇力量,这是它与欧洲传说中的独角兽相区别的地方。

“廌”究竟是什么样子?在中国古代,[[廌]]也称解廌、解豸、獬豸等,从史籍记载来看,关于“廌”的说法不下四种。
#种说法为“似牛”——如许慎的《说文解字》:“廌,解廌兽也,似山牛,一角。荐,兽之所食草,从廌从草。古者神人以廌遗黄帝,黄帝曰:何食?何处?曰:食荐。夏处水泽,冬处松柏。”东汉杨孚所撰的《[[神异经]]》:“东北荒中有兽,如牛,一角,毛青,四足似熊,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解豸。”
#种说法是“似羊”——如《后汉书·舆服志下》:“解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兴王》:“常年之人得神兽若羊,名曰解豸。”汉代王充的《论衡·是应》:“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

#种说法是“似鹿”——《汉书·司马相如传》“弄解廌” 颜师古注引张揖曰:“解廌,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主触不直者,可得而弄也。”
#种说法是“似麟”——《[[隋书·礼仪志]]》引蔡邕曰:“解豸,如麟,一角。”《[[说文解字]]》:“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从鹿其声。”廌的形象,似牛、似羊、似鹿者,形似也。而如麒麟者,神似也。麒与麟同类。《史记·司马相如传》注引张揖云:“雄曰麒,雌曰麟。”麒麟似鹿,廌亦为鹿属。两者均长着独角,触不直而主公正。麒麟则如《[[说苑·辩物]]》所谓“含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践,位平然后处。”
由此可见,廌是一种形如牛、羊、鹿、麟之类的动物,其特点是独角,其秉性是正直公正。<ref>[法字的本义是什么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8-05-13]</ref>
==神兽寓意==
[[File:獬豸4.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358595126&di=175773290303d2395fe16e3a0879f125&imgtype=0&src=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forum%2Fw%3D580%2Fsign%3D5ff847cdd8160924dc25a213e406359b%2F1acad9f9d72a6059cc28c1812034349b023bbab2.jpg 原图链接]]]
===法律象征===
獬豸与法的不解之结,还可从古代“法”字的结构得到解答,古体的“法”字写作“灋fǎ”,而“廌zhài”即为獬豸,“廌法”二字合为一体,取其公正不阿之意,所以从水,取法平如水之意。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由“灋fǎ”到“法”,“廌 zhaì”字虽然已被隐去,然而它象征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没有消失。
毕竟是传说,不曾有人亲眼见识獬豸究为何物,因而引出人们诸多想像,有人认为它象鹿,有人称它似牛,更多的说法还是羊。除了相关的古籍如《[[后汉书]]》、《[[论衡]]》、《[[五杂组]]》等记述之外,考古发现,秦之前文物中的獬豸都是一角羊的造型,牛形獬豸则出现在东汉之后。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的推崇。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带着这种冠,汉承秦制也概莫能外。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显然,獬豸形象是蒙昧时代以神判法的遗迹。进入近代,仍将其视为法律与公正的偶像。
与此相类似,在西方,独角兽也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人们认为它的角的力量能够压制任何道德败坏的事情。同时有贞洁的含义,是完美骑士的代表。
==后世影响==
===城市象征===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中国古代想象中的动物“獬豸(HAECHI)”,被选定为首尔(原名“汉城”)的象征。对此,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民俗研究科科长千镇基表示:“如同天马冢出土的《天马图》画的不是天马而是麒麟的主张一样,究竟是不是HAETAE也无法确证。<ref>[中国古代想象中动物獬豸被选定为首尔象征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5-06-07]</ref>
==视频==
{{#iDisplay:t0855vo7taf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43,0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