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233
次編輯
變更
滇藏海桐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 滇藏海桐</big> ''' |- | [[File:T017a1b7ef92b8a15e3.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7a1b7ef92b8a15e3.jpg 原圖鏈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163001&sid=8479988 滇藏海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滇藏海桐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目:桔梗目(Campanulales)|} '''滇藏海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叶大厚革质,具圆锥花序,花及蒴果都很小。 它和羊脆木 P. Kerrii 及圆锥海桐 P. paniculiferum 较接近,后二者都具4个种子及较短小的叶片。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的西藏和云南地区,南亚地区也有分布。 ==信息== 种中文名:滇藏海桐 种拉丁名:Pittosporum napaulense (DC.) Rehd. et Wils. 科中文名:海桐花科 科拉丁名:Pittosporaceae 属中文名:海桐花属 属拉丁名:Pittosporum 国内分布: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部 国外分布:同时亦见于尼泊尔,不丹,锡金及印度啊萨密。 海 拔:400-2000 中国植物志:35(2):035 英文植物志:9:16<ref>[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Pittosporaceae/Pittosporum-napaulense-DC-Rehd-et-Wils.htm 滇藏海桐Pittosporum napaulense (DC.) Rehd. et Wils.],植物通</ref>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褐色]],[[有皮孔]]。 [[叶簇生于枝顶]],厚革质,二年生,[[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8-20厘米,宽4-8厘米;先端尖锐或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暗褐色,下面秃净无毛,侧脉在下面突起,边缘平展,干后稍反卷。叶柄长1-2厘米或更长,粗壮。 [[圆锥花序或复伞房式的圆锥花序]],顶生,通常被褐色柔毛,花梗长7-10毫米;萼片卵形,长2-3毫米,基部稍连合,无毛或有睫毛;花瓣窄矩圆形,长5-6毫米;雄蕊长4毫米;子房被毛,长2毫米;花柱无毛,长1毫米;柱头头状。 [[蒴果圆球形]],细小,直径6-7毫米,2片裂开,果片薄,轮廓圆形,内侧有横格,胎座位于蒴果基部;种子5-8个,种柄极短。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400-2000米常绿阔叶林中, 杂木林中。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锡金及印度阿萨密。 ==本属概述== 海桐花属,海桐花科,约160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约34种,产西南部至台湾,有些供观赏用,有些种类的木材有用。常绿灌木或乔木;叶互生,全缘或有波状齿缺,在小枝上的常轮生;花为顶生的圆锥花序或伞房花序,或单生于叶腋内或顶生;萼片、花瓣和雄蕊均5枚;花瓣狭,基部粘合或几达中部;子房上位,不完全的2室,稀3-5室,有胚珠数颗生于侧膜胎座上;果为一球形或倒卵形的蒴果,果瓣2-5,木质或革质;种子数颗,藏于胶质或油质的果肉内。<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434014 四子海桐],中文百科在线</ref> ==本科概述== 海桐花科,双子叶植物,9属,约200种,广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产大洋洲,中国有1属,约34种。乔木、灌木或木质藤本;单叶互生或轮生,无托叶;花两性,罕单性或杂性,辐射对称,腋生或顶生,单生或组成伞房花序或聚伞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罕簇生;萼片、花瓣和雄蕊5枚,花瓣常有爪,爪有时多少合生;子房上位,1室,有时分成完全或不完全的2-5室,侧膜胎座或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倒生;果为浆果或蒴果;种子通常多数,藏于有粘质的果肉内,罕具翅。<ref>[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434014 四子海桐],中文百科在线</ref> ==参考资料=={{reflist}}[[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