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99
次編輯
變更
楔尾鸥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楔尾鸥</big> '''|-|[[File:楔尾鸥.jpg|缩略图|居中|'''楔尾鸥'''[http://a3.att.hudong.com/54/20/01300001087548133998203540730.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a3_54_20_01300001087548133998203540730_jpg.html 原图链接]]]|-|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楔尾鸥</br> 拉丁学名:Rhodostethia rosea </br>界: 动物界 </br>门:脊索动物门 </br>纲:鸟纲 </br>目:鸻形目 </br>科:鸥科 </br>属:楔尾鸥属 </br>种: 楔尾鸥</br>亚 种: 无亚种 </br>命名者及年代: MacGillivray, 1824 </br>英文名称: Ross's Gull </br>|} '''楔尾鸥'''<ref>[http://www.wowcn.org.cn/?p=1209 楔尾鸥 (附图)],湿地之友网,2017-4-1</ref> (学名:Rhodostethia rosea)为鸥科楔尾鸥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 [[ 辽宁 ]] 等地。眼的下方有淡黑色斑点;颈上有黑色羽圈,体背灰青色;大覆羽先端白色,尾羽白色;下体白色,沾粉红色。栖于沿海港湾。以甲壳类和小鱼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外形特征 ==
嘴 [[ 细弱 ]] 、尖端向下 [[ 弯曲 ]] 。第一枚初级飞羽不发达,长度较覆羽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外侧次级飞羽短,尖端呈截形,其余次级飞羽和第8或9枚初级飞羽长度相当。尾羽12枚。中央一枚尾羽稍微突出,尾呈楔形。胫下部裸出。前三趾间蹼徽向内凹。夏羽背、肩、翅上覆羽淡珠灰色;初级飞羽灰色,第2枚初级飞羽外嘞黑色,尖端灰色,第3枚初级飞羽以后尖端白色,次级飞羽淡珠灰色,尖端白色。头、颈、腰、尾和整个下体白笛。缀有玫瑰色。颈下部有一窄的黑色颈圈。
虹膜褐色,眼睑红色,嘴黑色,脚红色,幼鸟脚肉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200~250克,体长320~360毫米;嘴峰18~21毫米,翅250~273毫米;尾120~145毫米,跗跖30~34毫米 <ref>[http://www.xzwyu.com/portal.php?mod=view&aid=8622 楔尾鸥的外形特征],鸟纲 行者物语网,2013-11-13 </ref> 。
== 生活习性 ==
繁殖期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非繁殖期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等水生动物为食<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2016/0710/177639.html 楔尾鸥的生活习性],鸟类_百问中文,2016-07-10 </ref>。
== 生长繁殖 ==
繁殖期 为6为[[6~7 ]] 月。常成小群在一起繁殖。营巢于湖边或附近沼泽地中的土丘上。巢由枯草和苔藓构成。巢的直径通常为15~20厘米。每窝产卵多 为3 为[[3 枚 ]] ,有时少至2枚和1枚。也有多至4枚的。卵的颜色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被有黑褐色或栗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8~46×30~32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1天。
== 地理分布 ==
== 亚种分化 ==
== 种群现状 ==
楔尾鸥在中国为偶见迷鸟,数量稀少,不常见,需要严格保护。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 [[ 无生存危机 ]] 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