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顶玄鸥

增加 3,99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白顶玄鸥(学名:Anous stolidus)体型较大,嘴较长,基部较粗,往尖端变细,且微向上翘,喙端具钩。鼻孔靠近嘴基处。翅较…”
白顶玄鸥(学名:Anous stolidus)体型较大,嘴较长,基部较粗,往尖端变细,且微向上翘,喙端具钩。鼻孔靠近嘴基处。翅较长,第一枚初级飞羽最长,尾呈叉状。跗蹠较短。体羽灰色,前额白色从上嘴嘴基开始沿眼先到眼上和头顶。头顶至枕灰白色。外侧3枚初级飞羽羽轴土色。栖息于海岸、海岛和开阔的海洋中。常成群活动。频繁的在海面上空飞翔。飞翔轻快而敏捷。繁殖期为5-6月,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35天。

== 外形特征 ==

白顶玄鸥前额白色从上嘴嘴基开始沿眼先到眼上和头顶。头顶至枕灰白色。眼下缘有一弧形白圈。眼先、头侧、颈、背、肩和尾上覆羽暗褐色或巧克力褐色。初级飞羽黑色,尾长,黑色,呈浅叉状。颏、喉和下体暗褐色。冬羽和夏羽相似。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头顶也是巧克力褐色。体羽也比较淡,呈淡褐色。虹膜褐色。嘴、脚、趾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390-410毫米。嘴峰35-42毫米,翅271-300毫米,尾152-176毫米,跗跖24-25毫米。

叫声:沙哑的karrk及kwok-kwok声。

== 生活习性 ==

白顶玄鸥在中国为夏候鸟。4-5月迁来。9-10月迁走。常成群活动。频繁的在海面上空飞翔。飞翔时两翅煽动缓慢,不断在水面掠过。也能长时间在海面上飘浮或游泳。

主要以鱼为食。也吃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浮游生物。觅食主要在海面上。除捕食小型表层海洋动物外,也吃飘浮于海面的死鱼和其它死的动物残体。有时也潜入水下捕食。

== 栖身环境 ==

白顶玄鸥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岛和海岸悬岩、岩礁和海边芦苇及岩石地带,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上。

== 生长繁殖 ==

白顶玄鸥的繁殖期为5-6月。常成群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海岛悬岩峭壁上或海边芦苇及岩石丛间。通常不筑巢,产卵于地上凹处,或巢内垫有少许芦苇,枯草、海草和其它杂物。每窝产卵1一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粉白色,绿色和石头色,被有稀疏的暗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50~55×35~37毫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35天。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大洋和澳大利亚北部,于整个分布区域内均有繁殖。

分布状况:亚种pileatus于海上并不罕见,但近岸处不常见。以往曾在台湾海域的岛屿上繁殖。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白顶玄鸥加拉帕戈斯亚种 || Anous stolidus galapagensis
|-
| 2 || 白顶玄鸥太平洋亚种 || Anous stolidus pileatus
|-
| 3 || 白顶玄鸥红海亚种 || Anous stolidus plumbeigulari
|-
| 4 || 白顶玄鸥美洲亚种 || Anous stolidus ridgwayi
|-
| 5 || 白顶玄鸥指名亚种 || Anous stolidus stolidus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塞舌尔鸟岛的白顶玄燕鸥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y01517i3h2q |640|38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15,999
次編輯